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因自己此前在网络上发布一条“避雷帖”,结果被商家起诉,最终赔偿5万元。该网友坦言,当时因为无知而随意发帖,现在追悔莫及。对此,律师和专家提醒:网络发言须谨慎,客观真实是底线。
据该网友介绍,事件发生于几年前,当时他是一名博主。在一次光顾某高级餐厅后,因体验不佳,便发文吐槽。未料商家以名誉权受损为由将其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他赔偿5万元。他因此提醒大家,遇到消费问题应首先与商家沟通;若要在网络发声,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切忌主观编造或情绪化表达,以免承担法律风险。记者尝试联系发布该视频的网友,目前尚未获得回应。
对此,上海邦信阳(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罗胜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损害商家名誉权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人与自然人均享有名誉权,其中法人还享有商业声誉权。如果消费者并非基于事实,而是情绪宣泄甚至恶意评价,损害他人名誉,则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罗胜强调,消费者有权对商品或服务作出差评,但应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熊文杰指出,不少网友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常在网络上发表夸大、猜测或虚假的内容,易对他人和自己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他也提醒网友,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发表评论时务必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