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账“沉睡”资金正在盘活 跨省共济加速推进!31个省份均已开通医保钱包👛,但各省份的开通范围有所不同。由于医保个人账户原有的地域限制,年轻人在外打拼时,其医保账户中的资金往往处于闲置状态,而留在家乡的年迈父母在求医问药时却需要精打细算。然而,去年末上线的医保钱包👛正在逐渐打破这一壁垒。
截至7月末,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开通医保钱包👛。通过医保钱包👛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的累计金额在今年前7个月从年初的400多万迅速增加到4000多万元。不仅跨省共济得到推进,医保个账基金的省内共济制度也已完善,既可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医保钱包👛进行省内共济。2025年1月至7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达到2.31亿,金额为304.57亿元。
我国职工医保制度自1998年建立以来,一直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近年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规模不断扩大,从2025年的1009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45万亿元。医保部门持续推进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出占收入比例从2019年的81%提高至2023年的96%,2024年略降为92%。门诊共济保障改革之后,医保个人账户的当期结余逐渐从原来的近2000亿降到2024年的510亿元,更多医保资金直接用于减轻参保人的医疗负担。
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助于盘活“沉睡”资金。2025年7月,国办再次印发文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亲属的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2024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范围拓宽至近亲属,资金使用逐步实现由省域内共济扩大到跨省共济。2024年个人账户共济使用金额为512亿元,有效减轻了参保人就医负担。
省内共济在个人账户共济中占比最大,绝大部分省内共济是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方式实现。2025年1月至7月,通过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的人次达到2.31亿,共济金额为303.41亿元。从省内共济的人次来看,江苏最多,达2839.81万人次;从金额上来说,浙江以45.25亿元居首位。同一统筹区内共济2.12亿人次,共济金额269.94亿元;省内跨统筹区共济1950.72万人次,共济金额33.47亿元。从共济用途看,用于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274.87亿元,用于支付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个人负担的费用17.34亿元,用于参加居民基本医保等的个人缴费7.09亿元。
医保钱包👛的上线成功唤醒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的结存资金,让“家庭小共济”跨越地域限制,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医保钱包👛是一种新型医保支付载体,与个人医保码相关联,可用于近亲属间医保钱包👛转账、就医购药费用结算、居民医保个人缴费等业务场景,资金实时到账且没有手续费。随着医保钱包👛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转账金额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12月2日率先在9个省份上线,2025年1月转账金额为469.82万元,之后的几个月内转账金额持续增长,7月达到2209.06万元,1月至7月累计的转账金额为4663万元。
个人账户跨省共济有助于减轻家庭医疗负担,共济资金有效减轻了家庭在面对高额医疗费用时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增强了家庭医疗保障能力。我国跨省流动人口规模由“六人普”的8587.6万上升到“七人普”的12483.7万,增加3896.1万。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可以让身处不同省份的家庭成员灵活高效地调配和使用个人账户资金,以应对医疗保障资金需求。新一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集中征缴期即将启动,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还将利好居民医保筹资和缴费。中西部人口在东部工作所缴纳的个账资金可以回流一部分到其父母所在地,用于缴纳居民医保费用,有助于提升居民医保参保比例。
个人账户跨省共济的实现将进一步促进大规模资金流动和信息共享,有助于促进医药资源的合理配置。医药机构将更加准确地了解群众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医药服务,有效促进医药行业发展。随着共济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盘活的这部分存量很有可能转变为使用医保就诊的需求,也有利于缩小不同地区间的医药资源差距,使更多地区和家庭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药服务。目前,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已经实现秒到账。参保人可在省内开通医保电子钱包👛的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就医购药,个人负担部分按照先个人账户后医保电子钱包👛的顺序支出,不足部分现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