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时分,校门口挤满了等候的家长与车辆,本就狭窄的道路被双向来车压得透不过气。这时若再有人随意将车往路中间一停,整条路便彻底陷入僵局。
四川成都某小学门前,就发生了这样一幕:一名女子驾驶黑色奔驰轿车,在放学高峰时段径直将车停放在道路中央,随后关门锁车、扬长而去,全然不顾后方已经排起长队的车辆。
这条路为方便学生通行,已在特定时段改为单行线,学校一侧更设置了栏杆明确标示“禁止停车”。绝大多数家长都遵守规则,将车辆有序停靠于指定区域,唯独这名女子仿佛视而不见。后方车辆鸣笛示意,她脚步没有半点迟疑。
视频显示,女子身穿粉红色上衣,从下车到离开,没有回头看一眼自己的车造成多大影响——整条道路被彻底堵死,车流一路回堵至后方路口,停滞长达十几分钟。
直到她接上孩子悠然返回,才发现自己的车门被旁车挨得太近,无法打开。她站在路边一脸不悦,却似乎还未意识到这一切的根源正是自己任性的停车行为。最终在路人大爷的劝解下,她才勉强上车驶离。
有网友注意到,这辆挂着红绳的奔驰S400,或许是新车,也可能只是二手。但无论是哪种,都不该成为道路特权意识的注脚。而从她下车时那种理所当然的步伐来看,这种操作恐怕不是头一回。
不少人调侃:“又是奔驰”,甚至戏称“尊贵的S400惹不起”。但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车标,而在于人。一句“估计是刚提的车想炫耀”,点破了这类行为背后隐藏的表演型心态:她停的不是车,是一种自我存在感的宣告。
值得思考的是,在城市日常中,这类“一停车堵一条路”的现象并不罕见。我们批判的不应只是个案中的车主,更应审视这种“暂时停一下怎么了”的普遍心态。它像一面镜子,照出部分驾驶者对公共空间的漠视:道路成了私人停车场的延伸,他人时间沦为自我便利的代价。
事实上,交通拥堵很多时候并非源于道路宽度不足,而是来自于规则意识的缺失。一辆车违停,足以使整条道路功能瘫痪;一次投机取巧,足以折射出文明素养的短板。
事件最后,她没有道歉,也没有受到任何追责。只是在一片埋怨声中驶离。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违规无成本,如果方便自己永远优先于尊重他人,这样的场景只会一次次重演。
或许,真正该“接”回家的不是孩子,而是基本的路德与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