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称餐饮若使用预制菜应明示!西贝莜面村,这个曾经备受争议的西北菜品牌,因“贵+预制菜”再次成为舆论焦点。9月10日,企业家罗永浩在微博上吐槽西贝,称其菜品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引发消费者对预制菜及餐饮定价的广泛讨论。
深圳商报联系了深圳西贝坂田万科店,客服人员表示店内不允许使用预制菜,并建议顾客到店观看制作流程。然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此前曾公开表示,“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让消费者更加困惑。
除了预制菜的问题,西贝的高定价也长期受到诟病。在外卖平台上,一份葱油生菜(小份)标价16.9元,“蒙古牛大骨”售价159元,西贝面筋29.9元。有消费者抱怨称,点了160多元的牛大骨,结果150元是骨头,肉不到10元。服务方面,一些顾客反映服务员不再主动添水,但也有网友认为,关键在于是否明码标价、品质与价格是否匹配。
西贝创立于1988年,目前在全国62个城市开设近400家门店,员工约1.7万人。2025年,集团启动品牌焕新,提出口号“因爱相聚,喜悦西贝”,并在洛杉矶开出海外首店,标志着西贝正式进入全球化阶段。西贝计划通过2023—2025年的持续发展,到2026年完成IPO上市。业内人士指出,舆论争议对企业品牌和资本化路径将产生潜在影响。
预制菜监管正进入政策化阶段。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定义与监管要求,并提出使用预制菜须明示。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炳佳表示,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如使用预制菜应予以标注。他认为,监管规范与公众对品质透明度的呼声,将对餐饮企业的品牌管理和资本化进程带来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