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坛中学操场上,人形智能『机器人』️与学生们一起踢足球。在该校的人工智能通识课上,初中学生正积极参与其中。
秋季学期开始时,北京市1400多所中小学全面开设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覆盖全市183万余名中小学生。为确保课程效果,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资源、培训教师以及保障均衡发展。首批上线的160套市级课程资源覆盖全学段,每套资源包含约15分钟的核心教学视频、教学指南及活动任务单,通过“视频+工具+任务单”模式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并搭建了AI“课程超市”和“应用超市”。
首届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暑期实训中,首批130余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成为区域和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市、区两级AI教育讲师团深入各区和学校开展巡讲,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针对区域发展差异,北京市还实施了城乡结对计划,组织中心城区、在京高校和科技企业等优质资源,对10个远郊区进行组团式帮扶,防止形成新的数字鸿沟。此外,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开放实验室、体验馆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平台。
市教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反馈迭代更新;开展应用示范校评选和优秀案例推广,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深化“京娃”系列智能体研发,拓展“AI+教育”应用场景。以首批课程资源为起点,力争将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打造成全国标杆,真正让数字技术赋能每一位师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