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尼泊尔的国家心脏——辛哈杜巴陷入火海。这座百年行政宫殿,连同议会大厦和最高法院一同在民众的烈焰中燃烧。成千上万的示威者涌上街头,大多是与这个国家同样年轻的面孔。这场被媒体迅速冠以“Z世代抗议”的政治风暴,以数字时代独有的速度席卷全国。最终,包括内政部长在内的几位部长辞职,总理奥利黯然下台。
点燃这一切的是一纸寻常的行政禁令:政府以“未按时注册”为由封锁了包括Facebook、YouTube在内的26个『社交平台』。在积怨已久的尼泊尔,这项措施成了引爆整个国家火药桶的致命火花❇️。然而,将这场剧变简单归咎于一项技术监管政策是一种短视。起义的真正根源在于尼泊尔民众对发展的渴望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巨大鸿沟。
从数据上看,尼泊尔在过去二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世界银行资料显示该国几乎消除了极端贫困。支撑这一奇迹的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侨汇。数据显示,尼泊尔超过三分之一(33.1%)的GDP来自个人汇款,这一数字在过去三十年中稳步上升。然而,源源不断的侨汇掩盖了国内经济早已开始的结构性坏死。手握稳定外汇的政府丧失了推动改革的紧迫感,无需致力于创造本土就业、改善营商环境,更不必发展可持续的国内产业。国内机会匮乏迫使一代代年轻人走向海外,他们寄回的侨汇反过来又豢养了一个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统治阶级。
这种循环最残酷的代价由尼泊尔年轻一代承担。2024年,世界银行录得的青年失业率高达20.8%。一旦政府无法保障年轻人的基本经济机会,普遍的挫败与愤怒便会迅速蔓延,对社会秩序构成直接威胁。『社交媒体』禁令的破坏性被瞬间放大,它不仅是政治审查,更是对维系这个国家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的致命一击。对于数百万海外劳工及其国内的家庭而言,这些平台是维系亲情、协调财务的重要工具。政府一纸令下,无异于剪断了无数家庭的情感与经济联系,最终点燃了民众的怒火。
如果说侨汇经济是尼泊尔脆弱的骨架,那么系统性的腐败就是深植于国家经济的癌细胞。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源于精英阶层长期、公然且不受惩罚的掠夺行为。2023年5月,尼泊尔检察官以腐败罪名起诉了30人,其中包括两名前内阁部长。这起案件涉及伪造文件,帮助875名尼泊尔公民以不丹难民的身份进入美国,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卢比。这种程度的腐败行为激怒了社会,彻底揭示了腐败已经如何系统性地占领了国家权力的最高中心。『社交媒体』将腐败的后果具象化,普通人或许难以理解复杂的财务黑洞,但他们能瞬间看懂“Nepo Kids”(权贵子弟)的奢华生活意味着什么。TikTok上政客子女炫耀豪车、名校和海外度假的视频与国内超过20%的青年失业率形成了残酷对比,加剧了公众对腐败扼杀机遇的普遍愤怒。因此,当政府决定封禁这些平台时,在民众眼中,这根本不是什么技术监管,而是腐败的精英阶层在试图压制社会异议。这一决策造成了严重后果,侵蚀了政府残存的公信力,使其执政合法性基础几乎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