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睡了1小时,下午反而昏昏沉沉”“眯10分钟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午觉看似简单,时长没选对,分分钟从“充电”变“耗电”!上班族、学生党、老年人都在纠结:到底午睡时长多久合适?今天就依据科学研究,带你解锁午睡的黄金时长!
一、午睡“翻车现场”: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在关于午睡的认知里,存在着诸多误区。有人坚信“睡越久越精神”,也有人觉得“不困就不用睡”。事实上,午睡并非时间越长越好。从睡眠科学角度来看,人体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阶段。当午睡时间过长,身体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此时若被唤醒,会经历“睡眠惯性”,出现迟钝、乏力等症状,就像从混沌的梦境中突然被拽回现实,大脑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清醒状态。
而认为不困就无需午睡的观点也不准确,即使没有强烈的困意,适当午睡也能帮助放松身心,缓解一上午的疲劳,为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储备精力。此外,把午睡当作通宵后的“补觉神器”更是大错特错,这种过度午睡不仅无法弥补熬夜的损伤,还会打乱正常的生物钟,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4、特殊人群:按需调整,灵活应对
(1)孕妇
孕期容易疲劳,可适当延长午睡时间至40-60分钟,但要避免压迫腹部,选择左侧卧睡姿。
(2)失眠患者
减少午睡时长或干脆不睡,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3)夜班工作者
下夜班后可睡2-3小时,但要注意用遮光窗帘、耳塞营造黑暗安静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