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手”(医学上称为腕管综合征)已被正式纳入职业病目录,这一变化让更多人意识到长期用鼠标、键盘带来的手部健康风险。若长期忽视,可能导致手部肌肉萎缩、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本文将详细解析鼠标手的形成原因、症状、危害及科学应对方法,帮助提前预防、及时干预。
一、“鼠标手”的成因:长期劳损是主因
1.腕部过度使用
长时间使用鼠标、键盘时,腕关节处于弯曲或悬空状态,腕管内压力持续升高,压迫正中神经。例如,程序员、文案工作者、设计师等每天累计用鼠标时间超过4小时,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2.姿势不当
操作电脑时若手腕过度弯曲、肘部悬空或前臂受压,会加剧腕管内组织水肿,进一步挤压神经。部分人习惯将手腕搭在桌面边缘,或鼠标放置位置过高,都会加重腕部负担。
3.腕部损伤或病变
腕关节骨折、扭伤后恢复不佳,可能导致腕管狭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会引起腕管内组织增生,间接压迫正中神经,诱发或加重症状。
三、“鼠标手”的高发人群:这些职业需重点警惕
1.长期用电脑人群
程序员、数据录入员、电商客服等每天长时间操作键盘和鼠标,腕部反复劳损,是“鼠标手”的主要高发群体。
2.精细作业从业者
钢琴演奏者、珠宝加工师、机械维修工等需要频繁活动腕部和手指,长期重复动作易导致腕管内组织磨损、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