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雨水密集,空气湿度居高不下,“湿邪”容易趁虚而入,引发感冒、皮肤瘙痒、关节不适等问题。尤其是淋雨或涉水后,若处理不当,健康隐患会进一步加大。掌握科学的避湿防病技巧,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汛期防病注意哪些事项?以下从日常防护、应急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具体方法。
一、汛期日常避湿技巧
1.减少湿气接触
尽量避开暴雨时段外出,必须出门时穿好雨衣、雨鞋,携带防水袋保护随身物品,避免身体直接接触雨水;绕开低洼积水处,选择地势高、无积水的路线行走,降低涉水概率。
2.保持室内干爽
雨天关闭朝南窗户,防止潮湿空气大量涌入;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雨停间隙开窗通风,避免霉菌滋生;在衣柜、鞋柜放置除湿袋,防止衣物、鞋子受潮发霉。
4.密切观察状态
淋雨1-2天内留意是否出现鼻塞、咽痛等感冒症状,轻微不适可喝板蓝根预防;若发热、咳嗽加重,需及时就医。
三、涉水后的健康防护
1.彻底清洁消毒
涉水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双脚和腿部,清除污泥杂物;皮肤有破损时,用碘伏消毒伤口防止感染;冲洗后用干毛巾擦干,保持皮肤干燥。
2.检查皮肤状况
查看脚和腿部有无划伤、红肿,有破损及时涂莫匹罗星软膏,并用纱布包扎;若出现瘙痒、红疹,可能是接触性皮炎,可涂氢化可的松乳膏,无效则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