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起,蟹脚痒,正是品尝螃蟹的好时节。但当你满心欢喜准备烹饪螃蟹时,却发现有几只已经没了动静,这时你是不是会犹豫:死螃蟹还能吃吗?直接扔掉又觉得可惜,今天就教你几招判断螃蟹能不能吃的方法,让你不再为死蟹纠结!
一、螃蟹死后为什么不能随意食用
螃蟹作为杂食性水生生物,其肠道内本身就存在大量细菌,比如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活着的时候,螃蟹自身的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能够抑制这些细菌的过度繁殖。一旦螃蟹死亡,其免疫系统崩溃,新陈代谢停止,肠道内的细菌便会迅速“攻占”全身,疯狂繁殖。这些细菌不仅会分解螃蟹的蛋白质,产生腐胺、尸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还会分泌一些毒素,食用后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威胁身体健康。
此外,螃蟹体内富含组氨酸,在死后,组氨酸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快速分解,转化为组胺。组胺是一种致敏物质,随着死蟹存放时间的延长,组胺含量会不断升高,食用含有大量组胺的死蟹,很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3、触碰反应
用手轻轻触碰螃蟹的蟹脚或腹部,活蟹会立即做出反应,迅速缩起蟹脚或挣扎,而死蟹则会毫无反应,肢体松软无力。另外,还可以将螃蟹翻过来,腹部朝上放置,如果是活蟹,它会凭借自身的力量迅速翻转过来,恢复正常姿势;如果是死蟹,就会一直保持腹部朝上的状态,没有翻转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