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出现少量血块是常见现象,多与经血排出速度有关,一般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血块多到吓人,甚至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经期血块异常怎么回事?了解哪些情况需要警惕,才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延误处理。
一、经期出现血块的常见原因
正常情况下,经期血块的形成与经血在宫腔内停留时间、出血量等因素相关,多数属于生理现象。
1.经血排出速度较慢
经血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较长时,血液会凝固形成血块,尤其是久坐后突然起身,可能会排出较大的血块。这种情况多见于月经量较多的时间段,通常血块数量不多,且不会伴随其他不适。
2.子宫内膜脱落较多
月经本质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当脱落的子宫内膜较多时,会与血液混合形成血块,看起来较为明显。如果没有明显腹痛或出血量异常,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反应。
2.伴随剧烈腹痛或异常疼痛
经期血块多的同时,若出现难以忍受的腹痛,或疼痛程度明显超过以往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有关。这些疾病会导致子宫结构异常,经血排出受阻,形成大量血块,同时引发剧烈疼痛,影响正常生活。
3.经期出血量明显增多且周期紊乱
正常经期总出血量为20-60毫升,若血块多且经血总量明显超过80毫升(如1小时内湿透一片卫生巾),或经期周期变得不规律(如缩短至20天以内或延长至40天以上),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的信号,需及时排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