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变调,走路像踩着棉花
还容易摔倒
福州大妈阿霞(化名)
被怪病困扰近5年
近日
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神经内科查出
原来是患上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这鲜为人知
被称为“企鹅病”的疾病
正逐步剥夺她的语言、运动能力
大妈说话变调走路跌跌撞撞确诊“企鹅病”
阿霞今年57岁,就诊的时候,神经内科卢晓东主任医师就明显发现她讲话声调低平,步态不稳,摇摇晃晃像喝醉酒了一样。阿霞自述,四五年前,她开始出现讲话不清楚、走路不稳、吞咽困难等症状。起初她以为是疲劳了,休息一阵子就会康复,没想到,症状日渐加重。由于走路像踩着棉花般虚浮,她一不注意就容易摔倒,还曾导致左上肢、腰椎等骨折。
这些年里,她也曾就诊过骨科、康复科,但始终没有弄明白到底身体发生了什么。
前不久,她了解到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引进了国内神经内科领域专家、海归双博士后卢晓东主任医师,便来求治。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查体,以及进一步的检查,卢主任判断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建议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病因。结果出来后,果然如卢主任所判断,阿霞确诊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专家提醒:罕见且会遗传
建议早诊早治早获益
“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病后,患者行走时像企鹅一样摇摇晃晃,故也被称为企鹅病。”卢晓东主任介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基因突变导致的『神经系统』退化疾病,主要影响小脑、脑干和脊髓。小脑虽然只占了大脑的10%左右,但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肌肉协调、走路时身体的平衡、动作的平顺、说话的清晰度、吞咽的顺畅及眼球的运转等。因此,当它发生萎缩、发生共济失调的时候,患者会逐渐失去四肢及身体协调能力,最终影响行走、说话和吞咽。在我国,该病多数在35岁左右发病,而且50%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卢主任介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经颅磁刺激在该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一定临床疗效,通过无创物理刺激,对大脑和小脑的生物电活动、脑血流及代谢进行调节,改善脑功能状态。
最后,卢主任也提醒:
该病虽然罕见,但因其发病率为1-5人/10万人,在中国,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容小觑,要引起重视。他也提醒,早发现早干预可以延缓疾病进程,因此如果身边人突然出现走路像踩在棉花上、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说话像含着东西、眼睛“跳不停”、手脚麻木、突然变“笨”等,建议及时就诊。早诊断治疗,早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