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工作通过微信进行交流,这也给一些骗子提供了机会。吉林长春一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罗女士就遭遇了一起微信诈骗。她在工作群中被所谓的“董事长”指示分两次向指定卡号转款共60万元。事后她才发现群里的董事长是冒牌货。
前不久,长春一家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微信号被盗,虽然之后找回了账号,但盗号者已经混入公司的工作群。罗女士表示,骗子混入群后获取了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关系,甚至模仿了董事长和开发部部长的头像。不久后,总『工程师』接到一个自称公司管理人员的电话,通知他加入有董事长及开发部部长的新群。进入新群后,假董事长要求总『工程师』把财务负责人拉进来。总『工程师』退出群聊后,只剩下罗女士、假董事长和假开发部部长。
随后,假董事长以朋友短期拆借资金为由,要求罗女士从公司账户上向一张私人卡号转账30万元。由于之前公司也有类似的资金往来,且董事长语气急迫,罗女士便通知出纳员转账。出纳员误从公司的一张现金卡里转走了30万元。罗女士发现后向群里的董事长请示,对方让她再从对公账户上转30万元。接着又让她向河南的两个公司分别转账290万和300万。这时罗女士察觉到不对劲,检查后发现与董事长并不是好友,意识到被骗。
罗女士立即报警,警方通过国家反诈中心平台及时对这两笔被骗钱款启动止付拦截。长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表示,这种情况下反应速度至关重要。最终,60万元被骗资金得以返还给受骗公司,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反诈民警提醒,目前冒充公司领导诈骗钱款的案件多发,这类骗局往往前期铺垫巧妙,甚至能复刻领导的语气特点,让受害者在熟悉的场景中逐渐放松戒备。最好的核实办法就是当面确认或直接打电话询问。此外,微信号被盗是此类案件中的重要环节。同盾科技安全研究院院长董纪伟指出,微信号被盗的原因主要是密码安全漏洞、设备防护不足、验证信息泄露以及社交工程攻击等。如果微信账号被盗,应立即冻结微信账户,通知亲友及相关联系人,并重置安全设置。涉及资金损失时,要保留关键证据并向公安机关及银行报案和报备。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账户和密码非常重要。专家建议,不点击陌生链接或二维码,禁用公共Wi-Fi进行支付等敏感操作,从官方渠道下载微信并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此外,还要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多平台复用,并开启双重验证。同时,保管好手机并定期检查安全状态,关闭高风险功能,绝不透露验证码及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