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载人登月“落后中国”错在SpaceX吗 一轮坏月亮正在升起!最近,美国关于登月问题的争论愈发激烈。此前中国进行了长征十号火箭芯级的静态点火与“揽月”登月器的着陆测试。美国知名科技网站ars technica的资深航天记者埃里克伯杰采访了一名航天研究专家后发表文章,称美国可能会输掉与中国的登月竞赛。尽管埃里克伯杰对中国抱有偏见,但在航天问题上仍保持专业性。
在推特上,曾有望成为NASA局长但因内部斗争未能如愿的贾里德艾萨克曼表示,如果美国在这场竞赛中失利,将对国家产生非常糟糕的影响。这一言论背后的情绪十分明显。
9月3日,美国参议院举行了一场名为“为什么国会和NASA必须在登月上挫败中国”的听证会。会上,NASA前任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指出,SpaceX的登月项目过于复杂,无法在中国之前完成任务。这场听证会支持SLS项目,质疑SpaceX的商业航天登月方案。听证会后,现任NASA局长肖恩达菲声称那些认为美国不能按时登月的说法是不靠谱的,但他的言论缺乏说服力,反而加剧了混乱。
美国政界围绕登月计划的争论显示出政治和技术之间的矛盾。尽管美国在航天领域拥有许多先进技术,但当前的混乱局面显然与技术无关。美国政客们清楚地知道,登月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项目。阿波罗计划虽然被包装成为了全人类的利益,但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工程。如今,美国政治家必须认真对待与中国在登月竞赛中的竞争。
美国的登月计划经历了多次尝试,从星座计划到阿尔忒弥斯计划,都试图通过新的概念来获得政治支持。然而,由于去工业化、党争等问题,这些计划屡次延误超支。特朗普政府期间,NASA选择了SpaceX的方案作为替代,但马斯克对登月兴趣不大,且星舰的设计并不适合登月任务。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恶化后,计划变得更加不确定。
对于中国来说,登月计划也带有爱国主义色彩,但并未将美国视为竞争对手。中国在登月工程上尊重技术规律,使用成熟技术,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衔接得当。未来,中国在制定更复杂的太空探索计划时,需要考虑如何让意识形态发挥积极作用,并思考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才能适应长期的太空探索。
美国的航天计划受意识形态驱动,一方面将中国设定为对手,另一方面强调商业化。然而,这种设定并不成功,因为中国并没有表现出侵略性。同时,西方世界的内部矛盾也影响了航天爱好者的态度。SpaceX的成功更多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非简单的商业化结果。商业航天虽然有利润空间,但并不像一些人吹嘘的那样丰厚。纯商业化的航天模式对所有人都不是好事,尤其是基础设施服务和科学项目。
解决航天事业中的意识形态矛盾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比美国好,但面对未来的挑战,仍需找到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