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家长质疑教辅费被班主任警告⚠️ 师德红线不容触碰!9月15日,多名家长反映河北邯郸广平县一高中收取2790元教辅费,认为价格过高且未公开明细。聊天记录显示,有家长要求公开收费明细,班主任称有疑问电话沟通,不要在群内或网络平台发表不当言论,以免影响孩子以后上学考研考公考编等。学校工作人员表示将调查该情况并进行反馈。广平县教育体育局也已介入处理此事。
广平县教育体育局随后发布通报,指出广平县第一中学教材和教辅资料征订费用,除教材外,所有教辅资料订购均按照自愿原则进行。目前,该校还未开始收取教材、教辅资料费用。该局已责成广平县第一中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除教材费外,其他教辅费用均不统一收取。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个别教师的职业素养缺失,更触及了师德师风的红线。涉事班主任的言行与教师职业的核心要义背道而驰。如今是信息透明、权利意识觉醒的时代,“影响考公考编”的威胁话术本质上是对教育权力的错位使用,是对学生未来的无理绑架。考公考编有着明确的国家政策与法定流程,录取标准以能力、成绩、品行为核心,不应由一名高中班主任擅自“决定”学生的升学就业资格。这种毫无依据的威胁既无政策支撑,也无法律授权,暴露了个别教师对权力边界的无知及对自身身份的错误认知。
家长对高额教辅费的质疑是行使合理监督权的正当行为。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学校收费公开透明,即便高中阶段非义务教育,也需向家长公示收费明细与依据。2790元教辅费并非小数目,家长追问“钱花在哪儿”,既是对家庭支出的负责,也是对孩子教育消费的把关。然而,涉事班主任却将家长的合理质疑视为“不当言论”,甚至用“别在群内或网络发声”压制诉求,这显然不是师者的耐心沟通,而是对不同意见的粗暴封堵。如果质疑都成了“逆鳞”,教育的开放性与公正性何在?
学校的反应也值得警惕。从家长反映问题到舆论发酵,学校最初仅以“调查反馈”回应,未及时厘清收费依据,也未对教师不当言行作出明确表态。作为教育责任主体,学校不能在采购争议中缺位,更不能成为个别教师不当行为的“保护伞”。否则,放任利益输送隐患存在,损害的不仅是家长权益,更是教育的公信力。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教材。当班主任用威胁代替沟通,用权力压制代替理性解释,学生接收到的不是尊重与包容,而是强权与不公。对于广平县这起事件,当地教育部门不能仅以“调查处理”潦草收场,需彻查教辅收费明细,厘清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涉事学校更要正视管理漏洞,杜绝形式主义的师德建设,对失德教师严肃问责。必须以零容忍态度整治教育领域的歪风邪气,才能守住教育的净土,不让个别教师的错误抹黑千万爱岗敬业的教师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