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菲律宾与乌克兰就引进自杀无人艇展开谈判的消息引发关注。部分西方媒体认为菲律宾此举旨在打造非对称武器。中国专家表示,如果菲律宾引进这些无人艇是为了在南海搅动局势,需要保持警惕,但将乌方无人艇在黑海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南海并不现实。
乌克兰驻菲律宾大使尤利娅·费迪夫透露,两国正在推进签署国防领域谅解备忘录📝的工作,预计10月正式签署,并计划在菲律宾启动无人艇的联合生产事宜。乌克兰被认为在海上无人艇使用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且已具备经过实战测试的解决方案。
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报道,菲律宾和乌克兰正在就一项国防合作协议进行谈判,该协议可能重塑马尼拉的海上安全战略。菲律宾可能会引进乌克兰的Magura V5型远程自杀无人艇,以增强其在南海的非对称能力。这些无人艇可用于监视海域、远程侦察或集群攻击。由于价格低廉,菲方可以部署更多数量,迫使对手在国防上投入大量资源。乌克兰还可能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转让,帮助菲律宾将其纳入更广泛的现代化战力建设中。
比利时“军队识别”网站指出,若协议最终签署,对菲律宾和乌克兰都意义重大。这标志着乌克兰首次在东南亚建立正式防务伙伴关系,拓展其工业和战略影响力;对菲律宾而言,则意味着获得了在南海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并实现武器供应多元化。
西方海军专家萨顿认为,引进乌克兰无人艇可使菲律宾在南海拥有非对称优势。尽管菲律宾海军规模较小,但小型廉价无人平台可以在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俄乌冲突表明,这类平台可以削弱常规海军力量,这是非对称战争的经典应用。
乌克兰已经发展了多型自杀式无人艇,普遍采用半潜式设计,降低了被发现的概率。Magura V5无人艇长约5.5米,宽1.5米,排水量不到1吨,可携带320公斤炸药,巡航速度为22节,最高时速可达42节,最大续航里程800公里。该艇装备有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系统等多种导航设备,具备一定的半自主作战能力。这种无人艇在俄乌冲突中多次击沉或重创俄黑海舰队舰艇,显示出其强大的战斗力。
然而,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乌克兰无人艇在黑海的成功难以复制到南海。黑海相对封闭,风平浪静,适合小吨位半潜船的长途航渡;而南海风浪较大,排水量只有几吨的无人艇在恶劣海况下难以出海作战。此外,乌克兰无人艇的突袭依赖北约提供的全套情报支持和通信保障,而菲律宾缺乏类似的支持。即便五角大楼会在背后支持,美军在南海周边可用的军事基地也无法与乌克兰的情况相比。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无人艇成功突袭也与俄黑海舰队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偏弱有关。现代海军利用空中平台可以有效监视和定位无人艇,一旦被提前发现,现代海军有多种手段可以将其摧毁。此外,如果菲律宾海军使用无人艇攻击他国海军舰艇,将被视为战争行为,相关国家可动用更多手段直接消除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