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天,2025年的长春空军开放日就要到来,原计划中大家期待能看到歼-20的地面展示。然而,在一个角落里,人们发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无人机版的歼-6战斗机。
歼-6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超音速战机,自上世纪60年代研发以来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服役的近50年里,歼-6击落了20多架敌机,自身却从未被击落。它在我国战斗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2010年最后一架歼-6正式退役。
如今,这款经典战机以无人机的形式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从歼-6到现在的歼-20和歼-35,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空军发展的历史,也体现了创新精神。许多国家曾设想将退役战斗机改造成无人机,美国就有改造F-16为无人靶机的例子。随着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种改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歼-6无人机保留了攻击功能,这与美国改造的F-16不同。此前,民间曾讨论过将歼-6改造成自杀式无人机的可能性,但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增强,这一话题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空军部队最终还是实现了这一想法。
歼-6的独特优势在于其较大的载弹量。拆除副油箱和驾驶座位后,歼-6的载弹量可达两吨,远超过俄罗斯反坦克无人机的最大载重。此外,改造成本相对较低,而中国拥有大量退役的歼-6战斗机,数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如果大规模的歼-6无人机起飞越过台湾海峡,现有的防空系统可能难以全部拦截。歼-6不仅能够战斗,还能充当侦察机和无人僚机,具备多功能性。在体系作战中,这样的无人战机将发挥重要作用。
这次展览不仅回顾了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国家深厚的军工底蕴。几十年前大放异彩的经典战机,如今以新的身份再次出现,展现了中国综合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