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和绿茶餐厅策略有何不同 预制菜信任危机!当消费者注意到绿茶餐厅外卖餐具上的“无预制菜”字样被涂黑,以及西贝80%菜品依赖预制菜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时,餐饮行业正面临一场信任危机。尽管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4850亿元,连锁餐厅却陷入了既要降低成本又要保持消费者信任的两难境地。
这场危机的核心在于成本与诚信之间的失衡。疫情后餐饮业复苏艰难,许多品牌如沪上阿姨和茶百道面临高闭店率和加盟商流失的问题。生存压力下,企业纷纷转向预制菜以降低成本。例如,通过205家第三方加工商,绿茶实现了快速扩张;而西贝则依靠中央厨房模式支持规模化运营。然而,很多品牌在享受预制菜带来的成本优势的同时,仍用“现做现炒”的宣传吸引顾客,导致低成本运营与高情感溢价之间产生严重矛盾。
信任机制的瓦解正在改变行业规则。过去,“明厨亮灶”曾赢得94%消费者的信任,但现在,像绿茶撤下“无预制菜”招牌、喜家德涂抹“拒绝预制”标语的行为,使这些营销策略变得毫无意义。延庆区一家餐厅因虚假宣传被罚款8000元,提醒大家,当品牌随意修改广告语或使用不实宣传时,消费者的信任也会随之减弱。面对消费降级趋势,年轻人对“精致穷”的容忍度降低,更倾向于选择平价小店的真实体验,而非为连锁品牌的虚假宣传买单。
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是建立透明化的行业新规则。餐饮企业需要认识到,预制菜本身不是问题,欺骗才是关键所在。构建一个“预制菜分级标注”体系至关重要,明确哪些菜品必须现做、哪些可以预制,并公开加工流程。这有助于恢复消费者信心。实际上,一些品牌已经开始尝试这种做法,将预制菜比例标注在菜单上,反而获得了理性消费者的认可。
在这个更加谨慎的消费时代,餐饮品牌的生存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重新定义了餐饮价值,不再愿意为虚假的“现做”噱头付费,而是追求透明、安全和口味。只有那些能在效率与诚信间找到平衡的企业,才能在信任的基础上稳固立足。这场信任危机或许正是重塑消费信任体系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