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泉州知名文史爱好者“闽行者”的考证下,惠安县紫山镇蓝田村发现了一方南宋德祐年间的石刻,距今已有750年历史。这方石刻由隅官魏桂华题写,赞颂判县赵公、判丞刘公修筑三关的功绩。惠安县博物馆表示,这是该县少见的宋代石刻遗存,为研究南宋末年的军事防御与地方治理提供了珍贵实物。
这方石刻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苏先生是文史爱好者,他从小就知道这方石刻的存在,但由于石刻深藏在茂密的藤蔓、荆棘和树木间,一直未能成行。几天前,他终于找到机会,与“闽行者”一同考证这方石刻。他们清除藤蔓、荆棘,小心翼翼地清理掉石刻上的青苔、落叶和泥土。一行人穿过绵延一两公里的余甘林,山路愈发陡峭,最终在一处小山坡上发现了宽阔平坦的斜石。石刻下方的山路在古代是通往河市新告村的山道之一,这里比较开阔,镌刻在此便于过路人瞻仰观赏。石刻在当地人的口口相传中,与“宝藏”有关,但这个传言没有任何实据支撑。
蓝田村位于惠安西部山区,与洛江区河市镇接壤,周围群山连绵,层林叠翠。村里保留有古厝群、石青蛙、革命烈士陵园等。在蓝田村墓殊自然村,曾发现明代石刻、清代石桥及石刻,还有刻着菩萨图案的小石塔,疑为宋元时期遗存。经测量,石刻高约1.95米,宽1.45米,最大的字径22厘米×27厘米,楷书。全文70多字,在未拓片的情况下,部分文字难以辨别。
当天上午10点左右,拓片人士开始工作,经过七八小时的连续操作,下午5点多,拓片基本完成。经过“闽行者”先前的考证及拓片后,石刻内容得以呈现。石刻歌咏判县赵公和判丞刘公的德政,称赞他们在险要之地修建三座关隘的功绩。石刻落款中的时间对应公元1275年至1276年,这一时期南宋面临严峻的军事压力,最终于1276年临安沦陷,南宋灭亡。
惠安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宋代石刻在惠安遗存不多,蓝田村地处偏远,这方石刻没有收录进历次的文物普查中。目前正处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这方石刻的发现丰富了惠安的文物古迹内容,也为研究南宋末年的惠安、泉州的军事防御与地方治理提供了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