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长郡斑马湖中学的一位学生在红网“问政湖南”栏目举报称,该校高一、高二等部分班级有“私装监控”的现象。该学生表示,学校本身已配备先进的AI智能监控设备,但部分班主任未经家长和学生同意私自安装监控,导致学生们时刻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影响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
长沙市教育局回复上述举报称,已责令未经学校批准、未征得家长和学生同意擅自安装监控的班级立即拆除设备。然而,9月12日,该学生再次留言反馈整改毫无进展。对此,9月16日,长沙市教育局回复称已督促学校安排专人在当天进行拆除,并确保所有班主任私自安装的监控设备已移除。
学生的投诉和教育部门处理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些网友认为,老师自己掏腰包装监控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是认真负责的表现。然而,教室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确实可能出现纪律涣散、财物丢失、同学发生纠纷摩擦等问题,老师希望通过监控督促学生规范言行、便于突发情况取证,这份对学生的上心值得理解。但如果脱离了合法与尊重的前提,好心可能变成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问题的关键在于监控的安装是否程序正当、是否尊重了学生与家长的知情权和同意权。根据法律规定,自然人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教室虽非私人空间,学生的学习、交流甚至片刻休息仍存在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活动。未经同意的监控将学生置于24小时被审视的状态,加重心理负担,甚至抑制自由思考与个性发展。这种“为你好”的管控实则是对人格尊严的漠视。
此外,老师私自安装监控将所有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存在法律风险。学校作为法定教育机构,若需安装监控,应通过校务委员会讨论、家长代表参与、学生知情同意等程序,将设备纳入统一管理。部分老师以“方便管理”为由私装监控不仅程序失当,还可能因设备质量参差、存储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证据无效甚至隐私泄露。
学生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绝不是“乱投诉”,而是权利意识觉醒的体现。从事件脉络看,学生指出学校已有AI监控系统覆盖,私装设备多余,强调私装监控带来的不良影响,引用法律条文说明侵权事实,整个举报过程逻辑清晰、依据充分。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个人权益和自主选择,他们并非拒绝管理,而是拒绝缺乏透明和尊重的管理。教育者应当看到这种变化并予以积极回应。
当然,装监控的老师的初衷可能是出于关心与负责,但方法是否妥当决定了管理行为是“有效”还是“越界”。良好的教育既要传递规则意识,也需示范如何守法、如何尊重他人。老师如果觉得确实需要安装监控,可以主动与家长和学生沟通,说明安装目的、监控范围、数据保管与使用方式,倾听大家的意见,通过充分沟通达成共识,既能让监控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也能避免因“私自决定”引发矛盾。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是镜头里外的对峙。科技设备进校园是大趋势,但应有明确的规范和共识。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的合法权益,让管理过程公开透明,才能真正营造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这才是对“负责”二字最贴切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