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基金是当前一级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在出资子基金时往往附带“返投”条件,促使创投基金在投资企业时附加“迁址落户”的要求。这意味着只有企业同意将核心业务或总部迁至当地,才能获得基金投资。这笔带有条件的资金让不少企业面临困境:迁址会增加综合运营成本,而不迁址则可能错失关键投资,特别是对于现金流紧张的企业来说,这种选择尤为艰难。
地方政府推动产业落地的需求与企业保障自身稳定发展的诉求之间存在矛盾。近年来,各地政府频繁主动招揽优质企业,甚至由一把手亲自带队远赴他地,核心目标是推动企业迁址,助力当地培育上市公司。深圳融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宁提到,许多城市如浙江、江苏等地的市长曾带队前来洽谈。同样,一家做影像技术的高新科技企业也表示收到了江浙地区及部分中部省会城市的邀请,希望他们迁移总部。
这些“挖企”行动背后,是VC/PE机构承担的“返投”任务。政府投资基金已成为一级市场的出资主力,拿了这类资金的创投机构通常需要协助地方招商引资。因此,返投成为VC/PE的核心任务之一。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出资给VC/PE机构,要求其按一定比例投资到当地,以实现产业升级和税收等目标。然而,当“迁址”与“返投”深度绑定时,企业和投资机构都陷入困境。
目前,地方引导基金的返投类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设立分支机构,如研发中心、办事处等;二是设立工厂或销售中心,贡献实际产值和税收;三是企业迁址并有实际产值、税收与投资。部分地区将迁址作为隐形的硬性要求,导致企业多次迁址,增加了运营成本,打乱了长期发展规划。企业不愿迁址的态度也让创投基金左右为难,发达地区的引导基金难以获取,欠发达地区的返投任务又难以完成。
不同类型企业在迁址时有不同的考量。具备核心技术且营收规模较大的企业,在与地方政府谈判中拥有更强议价权。张奇表示,除了“企业总部迁址”这一硬性指标外,其他条件都可以协商。面对招商团队的邀约,张奇通常会要求见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以确保后续合作的可行性。异地运作管理难度也是企业的重要顾虑,尤其是硬科技企业。华南一家智能硬件设备研发企业的负责人指出,内地招商团队往往只理解硬件而忽视软件,这使得研发环节难以搬迁,影响工作衔接。
此外,企业不愿轻易迁址还因为核心资源的聚集度。纯钧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融资负责人马晓伟明确表示,公司总部不会搬迁,因为深圳的科创环境、人才、产业和资本聚集度都能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尽管未来可能会在外地设立生产线,但不会迁移总部。
“返投”政策虽然为地方招揽了不少企业,但实效有限。某一线城市引导基金负责人透露,多数子基金虽能勉强完成“返投”KPI,但落地企业资质参差不齐,有的只是空壳公司,并未带来实质效益。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秘书长肖飞指出,当前部分地方招商存在明显的KPI导向问题,只关注短期指标而忽视长期效益。业内建议,应从评价企业落户的实效倒推“返投”指标的设定,调整考核导向,从“GDP、招商数量”转向“高质量发展指标”,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而非依赖返投强制企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