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抽检发现塑化剂超标 包装隐患引关注!预制菜与现制菜的主要区别在于,预制菜通常需要包装袋,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带着包装加热。然而,这种便利性也带来了隐患,因为包装袋中可能含有塑化剂,这些物质在预制菜的保存和加工过程中会加速迁移。
2025年9月,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团队对四川地区市售预制菜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污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PAEs是预制菜包装中最常见的一类塑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低剂量、长期累积性的特点,可能会干扰生理系统,导致男性♂️生殖能力下降、女性♀️儿童性早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以及肝脏和泌尿系统损伤等问题。
成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从三个城市的实体零售店、电商平台及食品生产企业直采了210份预制菜样本,按主要原料成分分类后发现,在样品中共检出了4种PAEs:DMP、DIBP、DBP和DEHP。其中,DIBP、DBP和DEHP的检出率非常高,分别达到94.3%、92.4%和96.2%。DBP和DEHP存在超标情况,DBP的超标率为4.30%,最高浓度达到了3.8 mg/kg,几乎是国家限量值的13倍。
类似问题不仅出现在四川。广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在当地采购了100份预制菜进行PAEs检测,结果显示五类PAEs均有检出,尤其是DBP和DEHP超标的样品各有1份,DBP超过限量值6倍。PAEs检出率高的预制菜主要集中在红油类畜禽肉制品为主的预制菜,食用油和火锅底料中PAEs的检出率也较高,因为这类塑化剂在富油食品中迁移风险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预制菜直接带包装加热,会大大加速塑化剂的迁移。不仅如此,经加热后塑料袋中的其他添加物也会大量释出。西南大学的研究表明,模拟预制菜使用加热后,塑料包装里常用的32种添加物中有13种出现迁移量明显大幅增加。
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针对预制菜接触材料的标准,但鉴于预制菜特殊的加工方式,普通包装要求已无法满足其发展趋势。因此,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并促进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加强对预制菜包装材料的关注,并制定新的标准。
预制菜抽检发现塑化剂超标 包装隐患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