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又到了人们喜欢出门爬山、野炊、采蘑菇的时节。然而,户外活动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最近陕西、吉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接连发生多起户外被困事件,花样百出,令人哭笑不得。
在陕西靖边县,一位女士户外作业时失足滚下山崖,腿部骨折无法动弹。消防员架好绳索,像拍动作片一样用绳降下去,四个人才把她平安带上来,前后费了两个小时。而在吉林蛟河,一位采蘑菇的阿姨直接卡在陡峭山崖的一块不到一平方米的凸岩上,底下就是百米深渊。救援队通过无人机定位和绳索缓降,最终将她从悬崖边一点点拉了上来。
不仅有坠崖的,还有迷路被困的。浙江宁波的崔先生一家晚上夜爬,结果一家三口在山上迷路。幸好能用微信与消防队员联系,报个定位。消防员打着强光手电,一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他们。江西上饶也有一位男子和同伴擅闯景区未开发区,结果失足掉进深坑。救援队带着绳索、担架爬山救人,先补给食物饮水,等他缓过来再护送下山。
安徽滁州琅琊山,一位大哥作业时迷路,同事连忙报警。消防员进山,在灌木丛里找到奄奄一息的他,给他穿上降温背心并搀扶下山。这些事故背后,共同点是野外作业疏于防护或对路线、体力、高风险地带估计不足。山里不是凭勇气就能横着走的地方。
很多人觉得爬山只要腿好、鞋子穿稳了就行,其实不然。专家建议提前打探路线,了解地形、气候和生物状况;佩戴合适的安全装备如登山杖、防滑鞋、手套🧤等;携带自救装备如高热量食品、能量水、医药包、救生毯等。体力分配也很重要,途中适当休息,量力而行。医生提醒,登山要注意姿势,上山可以采取外八字缓解膝盖压力,下山少奔跑,用小步伐更稳当。
万一真的被困、受伤或迷路,首先要稳住心神,不要乱跑乱试。发短信、打电话、用手机手电筒发光都是呼救的好方法。等待救援时不要盲目“自救”,容易出大事。脚崴了或身体受伤要尽量就地固定,冰敷处理,用衣服或书包垫高受伤部位。
户外出行考验的是做计划和守规矩的能力。防晒、防蚊虫、天气预判、路线规避、队友协调,每个细节都关乎安全。平日里练点体能、学点野外生存技能、弄清救援联系方式,不管你是短途亲子游还是热血“登顶党”,都能让自己和同伴多一份从容。爬山路上开开心心,人生路上平平安安,千万别因为一时疏忽,把美景变成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