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7日以来,创业板指与深成指表现强劲,但沪指停滞不前。市场从单边上行转为区间强势震荡,牛市进入阶段性整理阶段。科技作为核心主线的地位未变,但板块内部出现明显分化。当前牛市主线的态势及其未来演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回顾A股历史,每轮牛市都有清晰的主线逻辑,而阶段性调整往往成为市场热点切换或深化的关键分水岭。例如,2005-2007年的周期股牛市,核心驱动力是中国加入WTO后释放的巨量需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石油、钢铁、银行等周期股行情。2013-2015年的成长股牛市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浪潮,3G/4G网络商用和『智能手机』普及推动TMT行业爆发。2019-2025年的龙头股牛市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能源』产业崛起的结果,龙头企业凭借竞争优势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这三轮牛市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阶段性调整是市场去浮躁、归理性的必经之路。主线变化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线延续但内部结构分化,如2005-2007年牛市中金融、资源类板块仍为核心主线,但涨幅排序发生变化;另一类是主线彻底切换,新板块崛起引领市场方向,如2013-2015年牛市从传统周期性行业转向金融板块,再转向TMT板块。
驱动主线变化的核心因素是政策导向、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趋势。调整期领涨行业通常呈现“强者恒强”与“高低切换”两大特征。“强者恒强”由产业趋势向上、政策支持及合理估值共同驱动,如2008-2009年有色金属板块受益于“四万亿”政策。“高低切换”则源于前期板块情绪过热推高估值,资金会流向估值合理且景气度提升的板块。
当前牛市主线聚焦科技板块,背后有坚实的支撑逻辑。全球科技竞争激烈,各国加大科技投入,我国将科技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科技产业发展。5G、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新兴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规模扩大,展现出巨大成长潜力。科技板块相关个股前期涨幅显著,吸引大量资金流入,但随着指数进入震荡整理,市场对科技主线的延续性产生疑虑。
结合历史规律与当前市场环境,科技主线在调整后仍有较大概率延续,但板块内部结构将出现分化。短期内部分细分领域存在消化估值的需求,资金会逐步流向估值合理且景气度提升的细分赛道。下一阶段市场轮动与主线走向可从短、中、长三个维度判断。短期呈“高切次高”特征,资金从高估值算力『芯片』流向消费电子、『半导体』设备、AI应用等领域。中期“强者恒强”,科技成长主线未变,光模块等算力硬件与『半导体』板块有望创新高。长期科创板或成牛市核心载体,七大科技核心赛道值得布局。
面对市场调整,投资者需保持冷静,不恐慌、不激进,借调整布局。短线选手应紧盯资金流向,聚焦科技内估值合理或景气改善子领域捕捉机会,严控风险与持仓周期。中长线选手可借调整优化持仓,对有核心技术与产业支撑的科技标的,回调至合理估值时分批加仓,降低成本并把握长期趋势。同时强化均衡配置与仓位控制,保留科技核心仓位的同时,适当配置消费、公用事业等低估值、高股息或有景气改善预期的资产,平滑组合波动。仓位保持在5-7成,既应对短期震荡,又能在优质板块回调时布局,并合理设置止损止盈,密切跟踪关键信号,灵活调整策略确保投资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