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央行降息放缓了 背后考量揭秘!9月22日,市场普遍预期央行会降息,但央行并未采取行动,一年期LPR利率和五年期LPR利率分别维持在3%和3.5%。这意味着短期借贷需求和长期房贷按揭需求的资金成本保持不变。
此前,美联储在9月17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并预计年底前还将再降息两次。美国已进入降息周期,而中国央行却迟迟未动。这背后有两方面的核心考量。
一方面,需兼顾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基础性支柱,其稳健运行对金融市场安全至关重要。截至2025年9月,全国商业银行息差已降至1.4%左右,处于历史低位。若继续降息,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将进一步压缩。目前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活期储蓄利率已降至接近零利率的0.05%,定期存款利率也普遍低于1.5%。继续降息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经营压力,可能引发金融体系的风险。
另一方面,需契合股市“稳慢牛”的调控导向。尽管2025年楼市稳增长目标明确,但年初以来股市表现持续强劲。9月中旬,上证指数多次尝试突破时,均出现银行、证券板块大单压盘的情况,反映出“国家队”意在稳股市、求慢牛而非快牛的调控意图。此时再度降息,可能会驱动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入股市,助推快牛行情,与国家培育健康慢牛的初衷相悖。
至于汇率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表现相对坚挺,仍呈升值态势。从年底展望来看,美元💵降息节奏密集,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不大,因此汇率并非此次降息放缓的主要考量。
此外,当前稳楼市压力较大,但自2022年四五月份起,央行已多次实施降息,累计降幅并不小,但未能逆转楼市低迷态势。这说明即使再降息10-15个基点,对楼市的提振作用也可能有限。要切实稳楼市,除了货币政策外,还需出台新的关键性财政政策。这也是央行此次未选择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