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16点30分,某户外品牌与烟花『设计师』蔡国强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举办了一场名为“升龙”的艺术烟花活动。活动发布后迅速引发公众质疑,人们担心这场由企业赞助的烟花秀可能破坏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当地野生动植物造成影响。
三天后,在活动举办地查琼嘎日山脚下,现场仍能看到活动留下的痕迹。据了解,该活动燃放时间52秒,共燃放了1050盆烟花,采取钢筋扦插固定方式悬挂和烟花箱方式燃放。活动地点海拔4500米,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虽然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也不涉及林业,但距离最近水体约30米,距离最近的冰川约6公里。
江孜县工作人员表示,当天燃放了四次烟花,包括从山脚到山顶的“升龙”、从山顶到小溪边的“天降彩龙”、从小溪边延续的“游龙戏水”,以及最后在小溪旁燃放的“彩虹”。
目前,涉事品牌与烟花『设计师』均已公开致歉。日喀则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进行核查,并展开相关环境评估工作。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已在生态环境局备案,由于使用『环保材料』,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只需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政府多次会议研究选址,最终确定的位置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规定,禁止在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活动,一旦破坏自然景观或草原植被需受到法律惩处。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特殊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事发地海拔高度介于4500至5050米之间,主要植被类型是高山草甸,这种植被破坏极难恢复。主办方声称所用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在多地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顾垒指出,可降解材料并非万能,能否顺利降解取决于当地的生物环境。高寒地区分解能力较弱,外来的材料可能在当地存在多年。烟花爆炸会导致高原冻土和高寒草甸土壤松动,影响植被。高山草甸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植被,表面草毡层被破坏后,底下的母土容易水土流失,自然恢复过程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此外,秋季是许多野生动物即将进入休眠状态的时期,烟花表演产生的噪声可能会对其栖息造成影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表示,这种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非常严重,尤其是鼠兔这类动物,它们的活动范围很小,烟花表演可能会影响它们的过冬准备。
专家建议,应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分析此次活动对地表植被、野生动物、水体及环境的长期影响。从长远看,频繁的人类活动会对喜马拉雅山脉的生态平衡产生严重影响。科学家和媒体有责任向公众传递系统性保护的生态理念,心怀敬畏,减少干扰,做到合法且不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