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金额达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这表明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透明度提高,市场生态得到净化。
过去一年中,一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在资本市场逐步落地。从严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净化市场生态、重塑投资者信心的关键点之一。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数量明显增加,“退市不免责”的信号得以强化。数据显示,2025年实质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指标的公司已达12家,为历年之最。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胡历芳认为,近一年来监管从严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为稳定投资人预期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为资本市场发挥财富效应奠定法治化基础。
去年9月24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证监会将重点抓好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方面争取更多示范性案例。近年来,证监系统开出的行政处罚数量逐年增加,随着综合惩防体系的完善,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显著提升。
不仅行政处罚力度加大,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数量也明显增加。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近一年已经退市的公司中,有多家公司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此外,自去年退市新规以来,截至2025年8月,证监会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例如,亿利洁能、东旭光电等公司在退市后被追责,罚款金额上亿元。
吴清还表示,近年来资本市场聚焦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既“追首恶”,也“惩帮凶”,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今年5月,证监会联合最高法印发了《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行政、民事、刑事追责体系。随后,证监会在6月严肃查处越博动力(已退市)财务造假案件,对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相关董监高等造假责任人依法严惩,同时对两名配合造假主体一并追责。
胡历芳指出,近一年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打击体现了对上市公司及其融资体系中主体行为的有力监管,“行刑衔接”的立体追责理念和体系也在逐步构建,资本市场法治化进程正在深入推进。她建议监管部门借助『数字化』、科技化手段更精准地瞄准违法违规行为。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波认为,比以往更严厉地打击财务造假会对投资者信心产生积极影响,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方法。他建议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减少类似违法情形但查处结果差异巨大的情况。
吴清强调,下一步证监会将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落实主责主业,依法从严监管,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同时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