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正趋向华南沿海,预计将于23日凌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二级应急响应。
“桦加沙”被称为今年西北太平洋的“风王”,其极端强度由多种条件叠加导致。该台风于18日夜间在菲律宾以东的暖洋面生成,这个区域海温超过29℃,暖水层深厚,为台风持续增强提供能量。热带辐合带内西南季风与偏东气流交汇,水汽输送充沛,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台风对流持续发展。此外,台风途经区域垂直风切变较弱,台风暖心结构维持,进一步助推其迅猛增强。
“桦加沙”与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在规模和移动路径上较为相似。“山竹”曾带来长时间大风、大范围强降雨,对粤港澳琼多地海陆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专家提示,各地应提前部署防御,减轻灾害影响。
近期,接连有台风影响我国。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台风或热带低压仍比较活跃。实际上,台风并非夏季特有,一年四季都会生成。登陆我国的台风最早在4月,最晚则在12月,其中7月至9月是生成台风个数最多、也是台风登陆最频繁的月份。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被称为“秋台风”。
从常年平均看,秋台风每年生成10.7个,其中有2.33个登陆我国。秋台风从生成数量上与夏台风基本持平,但登陆数量明显偏少。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平均强度更强。1949年至2023年登陆我国的秋台风中,34.88%为台风级别,17.95%为强台风级别,4.10%为超强台风级别。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其在超强台风级别维持时间长达64小时。
秋台风登陆我国的地点普遍偏南,最常见的登陆地为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和福建省。秋台风影响期间经常会有冷空气参与,造成的风雨影响范围更大。受“桦加沙”影响,预计23日至26日台湾海峡、南海北部海域、华南沿海将出现强风雨天气。台风外围水汽将会向北输送,江淮、江南等地可能出现远距离暴雨。
气象专家建议,受影响地区要严格落实防风措施,船舶及时回港避风,海上作业平台人员务必撤离;海洋牧场及养殖设施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以减少损失。沿海地区需重点防范暴雨引发的城乡内涝、桥涵积水和交通中断,山区要高度警惕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公众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避免前往高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