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万人票选出三班班长 网络投票变味成流量狂欢!近日,某学校三班为选举班『长发』起的微信小程序投票,因投票链接被意外分享至外部『社交平台』,经过微信社群裂变传播,最终吸引了超过132万网友参与投票。至投票结束,名为李浩的候选人最终得票达1294746票,占比97.6%,远超另两名候选人。据投票小程序开发商回应,发起人设置的是公开投票,支持分享至朋友圈或微信群,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参与。针对投票是否存在网络刷票行为,该工作人员称,目前未发现异常。
班长选举本应是班级内部事务,但这次投票却因网络传播变成了公共事件。显然,网络投票有被滥用的嫌疑。虽然超过132万人参与看似民意广泛,但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主义。班长选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应该基于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选举班长的权利应属于班级同学和老师,而不是其他无关人员。即使将投票范围限定于家长,其合理性也值得怀疑。
当相关人员将班长选举变为公开的网络投票时,这场选举便背离了初衷。对广大网友来说,候选人不过是陌生的名字,他们的投票行为从严肃的选择异化为随机点击,甚至只是跟风凑热闹。这样的网络投票,与其说是民意的体现,不如说是流量的狂欢,对于班级选举这一严肃事务而言毫无必要且无意义。
通过网络投票选举班长并不妥当。2025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明令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在校期间,学生无法使用手机,也就无法参与网络投票,那么班级发起网络投票选举班长的意义何在?这种依托于外部社交网络的投票方式,将内部事务抛向不可控的公共领域,显得考虑不周,轻率而盲目。
超过130万人参与选举班长,恐怕是投票发起人没有想到的结果。也许投票发起者的初衷是动员家长及亲属参与,但这同样欠妥。即便是家长,也未必了解班级情况,投票依然有些盲目。最终投出的结果,难以真实反映当选人在同学中的认可度,而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家长社交圈层和拉票能力的比拼。借外力来选举班长,这种对“规模”和“声势”的盲目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130万人票选出三班班长 网络投票变味成流量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