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解除合同通知书,几十名穿着雨衣的工作人员,两辆大巴车——这场发生在2022年6月10日的强行接管事件,不仅改变了一家企业的命运,更成为中国营商环境的一面镜子。
“那天上午,一些穿雨衣的男女突然闯进厂区,当众宣读《解除合同通知书》。他们开来大巴车要求我们迅速离开,随即强行接管。”一名员工回忆道。位于茅台镇的安龙场白酒废水处理厂,是贵州省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总投资约8.2亿元,设计日处理白酒生产污水能力1.5万吨。
这个原本应该成为政企合作典范的项目,却在完成环保验收仅一个月后,遭遇了被强制接管的命运。三年过去了,投资方重庆泰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唐显策仍然无法进入自己投资7亿多元建设的厂区大门。
01 项目背景:环保招商背后的巨大商机
茅台镇以酱香型白酒闻名于世,但白酒产业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017年,仁怀市启动赤水河流域白酒企业废水集中治理工程,通过PPP模式对外招标。
重庆泰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一家国企组成联合体中标该项目。合同约定,污水处理厂建设期限为一年,营业期限为30年。项目总投资约8.2亿元,其中仁怀市水投集团投资2000万,剩余的8亿元由中标企业承担,重庆泰克占86%的股份,投资超过7亿元。
唐显策介绍,这笔投资中包括2亿元银行贷款,其余来自增资扩股和公司多年来的自有利润。该项目于2018年6月动工建设,2025年1月投入试运行,2022年5月完成环保验收。
02 风波骤起:一纸通知引发的强行接管
就在项目完成环保验收不到一个月,2022年6月10日上午9时左右,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突然来到厂里宣布解除合同,“强行接管”厂区经营权。
现场监控视频显示,事发时多名男女进入厂区楼道,有的穿着黄色雨衣,有的身着制服,他们对办公室进行巡查,一女子还在拍摄视频。厂里员工被要求收拾个人物品离开,有的员工被大巴车送离厂区。
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随后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称重庆泰克存在“未在约定期限内完成项目建设、财务管理混乱,存在资不抵债风险”等重大违约情形。
03 法律博弈:一波三折的诉讼历程
这场法律纠纷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仁怀市法院最初受理了此案,但重庆泰克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案件涉及贵州省整个白酒行业的声誉,应由遵义市中级法院管辖。仁怀市法院裁定异议成立,将案件移送遵义中院。
2023年4月,遵义中院裁定驳回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的起诉。后者不服上诉至贵州省高院,省高院裁定指令遵义中院审理。
然而,2024年1月,遵义中院裁定该案按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撤回起诉处理,原因是其未在指定期限内预交案件受理费。这意味着,法院并未支持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
04 双方争议:各执一词的罗生门
关于接管的原因,双方说法截然不同。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在2024年5月的《关于唐显策信访事项的复查意见书》中称,接管是因为“重庆泰克未对安全隐患整改,造成大量污水无法处理,严重影响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
但重庆泰克方面坚决反驳这一说法。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贵州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平台有历史记录可查,我们运行时没有一次超标,污水处理全都是正常的。”
唐显策还解释说,项目未能按时完成是因为当地部门征地花了一年左右时间,以及仁怀市原环保局请的设计单位在设计优化上耽误了时间,“这些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不是我们的原因。”
05 经济纠纷:数亿元欠费与借贷款项
除了经营权纠纷,重庆泰克还指出仁怀市方面拖欠数亿元污水处理费。按合同约定,污水处理厂每日有9000吨的保底处理量,按中标单价29.75元/立方米计算,加上滞纳金,金额已达数亿元。
更复杂的是,唐显策透露几年前重庆泰克还借给仁怀市原环保局4030万元用于建设安装污水收集管道,至今未归还。今年8月与仁怀市生态环境局商议接触时,对方承认借款一事,但仍未还款。
06 僵局难破:协调会迟迟未开,投资企业陷困境
2025年8月11日,仁怀市工业能源和科学技术局发函给重庆泰克,称拟于8月下旬召开专项协调会,建议将工程审计结算和项目决算等作为会议核心议题。
然而,唐显策表示专项协调会至今一直未召开。记者多次联系后续处置专班办公室工作人员及该局领导,均未获得有效回应。
这场纠纷已经给重庆泰克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唐显策表示,公司员工数量从之前的200多人缩减到30多人,资金链断裂,只能东拆西补勉强维持。他本人不止一次突发抑郁,整夜睡不着觉,头发也在这三年里几乎全白了。
07 法律视角:强行接管的程序正当性质疑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认为,此事的关键在于当初“工业局”强行接管是否合法。他指出,接管行为作为一种对企业经营权利产生重大影响的行政措施,至少应满足程序正当的要求。
赵良善强调,此次事件中,数十人突然闯入厂区宣布解除合同并强行接管,若未给予重庆泰克充分的陈述、申辩机会,未遵循类似听证会等正当程序,这一做法可能违反了程序正当原则,未依法保障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辩权。
08 出路何在:PPP项目纠纷的解决之道
类似仁怀污水处理厂这样的纠纷在环保特许经营领域并非个例。2023年11月,国家出台的PPP新机制明确要求,规范开展特许经营协议变更和项目移交,强调协议届满或提前终止时应依法依规做好移交。
2024年,《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修订后进一步明确规定,如因政府方原因导致协议提前终止,应给予公平合理补偿,同时严禁截留、挪用用户付费,加强对拖欠费用行为的追责。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对已运营项目要按合同依法履约,按绩效结果及时付费,不得以拖延竣工验收时间、延迟绩效评价等方式拖欠付费。”
然而,这些规定在茅台镇这起纠纷中似乎尚未落地。唐显策站在厂区外的山坡上,望着自己投资数亿却无法进入的污水处理厂,满脸无奈。法律程序已走完,法院没有支持解除合同,但僵局依然持续。
这座位于赤水河畔的污水处理厂,依然日夜不停地处理着来自千家酒企的废水,只是它的归属和未来,仍然笼罩在迷雾之中。
以上信息来源中华网新闻频道,搜狐网新闻频道。
#在茅台镇8亿建厂被强行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