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计划采购140架苏-57,这一超级订单可能刷新全球五代机采购纪录。南亚天空正酝酿一场军备竞赛,这场看似豪迈的采购背后,究竟是战略布局还是无奈选择?
印度空军现役机队面临巨大换装压力。虽然300余架苏-30MKI仍是主力,但60多架米格-29、40余架幻影-2000和超百架美洲虎战机已到退役年限。国产LCA光辉战机年产量不足20架,性能提升困难重重,导致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屡遭军方高层批评。
更严峻的是,印度计划将战斗机中队从31个扩编至42个,这意味着至少需要200余架战机。在国产战机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外购成为唯一选择。
巴基斯坦列装歼-10CE配合PL-15E导弹已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中国歼-20的规模化部署也令印度感到压力。印巴空战中,印度将失利归咎于“导弹射程虚标”,却忽视了自身电子战、数据链和预警体系协同能力的短板。
印度空军坚持用136架阵风对抗36架歼-10CE的数量优势思维,暴露出机械化作战理念的落后。采购140架苏-57本质上是试图以数量作为战略安慰剂。
苏-57对印度的吸引力在于其3500公里内油航程可覆盖南亚战略纵深,支撑“东拒中国西压巴基斯坦”的双线作战构想。R-37M远程导弹与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组合能实现防区外打击战术升级。俄方承诺的源代码开放与本土生产线迎合了印度“以市场换技术”的长期执念。
然而,苏-57隐身性能存在争议,俄罗斯自身产能受西方制裁制约。印度计划先采购40架整机,再本土化生产100架,这种模式与当年苏-30MKI项目相似。
印度空军面临三重矛盾:技术依赖上,苏-30MKI本土化组装20年仍无法自主升级;军种竞争方面,天价战机采购将挤压预警机、加油机等体系建设预算;地缘政治风险在于,美俄博弈可能导致关键零部件供应链中断。
更深远的问题是,印度自研AMCA项目最早2035年才能服役。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印度空军将陷入“外购依赖-技术滞后-再次外购”的恶性循环。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战机数量的简单比拼,而是体系对抗体系的战争。正如巴基斯坦军事专家指出,印度需要的是作战理念革命而非军备竞赛。140架苏-57的采购或许能暂时缓解战略焦虑,但无法掩盖空军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性缺陷。当印度仍在用20世纪思维规划21世纪空战时,这场豪购注定将成为又一个昂贵的战略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