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在获得157个联合国会员国承认后,信心倍增,向金砖国家提交了加入申请。9月25日,巴勒斯坦驻俄罗斯大使诺法尔宣布了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关注。
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此事时说:“金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欢迎志同道合的伙伴参与到金砖合作中来。”这份回应既未明确支持也未拒绝巴勒斯坦的申请,但在短短几句话中蕴含了丰富的外交语言艺术。
巴勒斯坦此次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展现了其在外交上的新进取心。诺法尔大使坦率地表示:“我方提交了申请,但如各位所知,巴勒斯坦有一定的条件。我认为,巴勒斯坦将继续以嘉宾国身份参与该合作机制活动,直到获批成为正式成员国。”这种坦诚表明巴勒斯坦对自己目前的处境有清醒认识。
金砖国家已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平台,从最初的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到2024年接纳埃及、阿联酋、埃塞俄比亚、伊朗,再到2025年1月加入的印度尼西亚,金砖国家在不断扩员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设定准入标准的难题。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等同样在排队等候的国家相比,巴勒斯坦的申请显得格外特殊。它既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又缺乏稳定的经济基础。据世界银行数据,巴勒斯坦2023年GDP仅约188亿美元💵,远低于印度曾提出的4000亿美元💵参考门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堪称外交辞令的典范。他将巴勒斯坦定位为“志同道合的伙伴”,表达了政治上的亲近感,符合中国一贯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立场。同时,回应强调欢迎伙伴“参与金砖合作”,而非明确使用“加入金砖国家”的表述,留下了充分的解释空间。发言人还提到金砖国家“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注入强劲动力”,提醒所有潜在申请者,金砖并非一个简单的俱乐部,而是有着共同国际秩序观的国家组成的合作平台。
巴勒斯坦的申请将金砖国家置于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金砖国家自称是代表全球南方国家的平台,理应对一个新近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政治实体敞开怀抱。另一方面,金砖国家也面临着标准与地缘政治的平衡难题。如果接纳巴勒斯坦,可能会开创一个先例:即政治实体即使在经济条件不达标的情况下,也能凭借政治同情成为成员。这可能引发一系列类似申请,稀释金砖国家的合作效率。
金砖国家内部对扩员标准也存在不同看法。印度曾提出GDP门槛的概念,而中国更强调“志同道合”。这些微妙差异在面临巴勒斯坦这种特殊申请时会更加明显。地缘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巴勒斯坦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金砖国家中如沙特、伊朗等中东国家各有自己的盘算。接纳巴勒斯坦可能使金砖国家更深入地卷入中东纠纷,这与组织聚焦于经济合作的初衷有所偏离。
巴勒斯坦申请加入金砖国家的未来可能有几种发展路径。最现实的是巴勒斯坦先以嘉宾国或观察员国身份参与金砖合作,待其内部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正式加入。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尤为关键。作为2024年金砖国家主席国,中国一直在推动金砖国家的制度性建设。中国可能会支持一种“渐进式”接纳方式,既给巴勒斯坦希望,又维护金砖标准。
对中国而言,这一问题考验的不仅是外交技巧,更是全球治理观的体现。中国一直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多边主义。如何协调金砖国家内部立场,形成共识性决策,将体现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领导能力。从更大格局看,巴勒斯坦申请加入金砖反映了全球秩序重构的趋势。传统的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面临挑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寻求建立更加多元的国际平台。金砖国家成为这一趋势的重要载体,其扩员决策将影响未来全球治理体系的走向。
无论结果如何,巴勒斯坦的申请已经触动了国际政治的敏感神经。中国的回应则体现了一种审慎而开放的态度——金砖的大门应向志同道合者敞开,但进门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共同的游戏规则。未来几周,金砖国家成员国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密切磋商。巴勒斯坦的命运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国际地位,也将揭示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国际合作平台的战略方向和优先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