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台风季不仅迟到,还一来就扎堆。总共有20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多得多。7月到9月期间,台风频繁登场,两次出现“三台共舞”,甚至上演了“双超强台风共舞”的高能场面。这究竟是天气的偶然现象,还是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气候秘密?新的台风正试图在国庆假期前搅局,假期还能安稳吗?
首个台风“蝴蝶”直到6月10日才姗姗来迟,比常年首台风晚了两个多月。然而从7月起,台风开始疯狂生成,仅7月就生成了7个台风,其中3个直接冲向我国。9月更是生成了6个台风,三个登陆我国,两次上演“三台共舞”。这种“台风排队上岗”的场面让人紧张,原因其实不简单。
台风的生成离不开副热带高压、季风气流和海表温度等关键因素。今年的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大、强度强,导致前期台风难以形成热对流。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也比常年晚,低层辐合条件不足,这些障碍让台风“难产”。但这些问题解除后,台风就像憋了一整年的戏,在后来的台风季里扎堆出现。
普通人对此各有看法。有人认为台风早来晚来都不重要,只要不来扰乱生活就好。海南的农民担忧台风带来的暴雨会冲坏庄稼,广州的居民则忙着囤积防暴雨必需品,怕台风来后不方便购物。台风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不速之客”,不管怎么来的,无非就是祈祷它尽快走人。
按照常年的规律,进入10月后,台风活动会相对减少。但专家指出,10月的风暴大多威力更强,影响更持久。比如现阶段生成的20号台风“博罗依”,可能会在国庆假期前影响我国华南地区,带来不小的风雨。它的移动路径目前还不完全确定,增加了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
一些人认为台风的降水还能缓解旱情,对于作物来说或许还能带来暂时的好处。这些反向声音虽然客观,但未触及今年气候的复杂问题。
专家揭开了今年的惊人真相:今年台风的异常活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升高,赋予了台风进行“连番轰炸”的物理条件。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强不是简单的随机现象,而是大气和海洋动力学相伴之下的产物。如果继续以这样的气候趋势发展,未来台风很可能会数量增加且更具破坏性。
这个真相像突然的惊天反转:原来台风扎堆不是偶然,而可能是气候长期趋势的小信号!如果人类不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台风扎堆甚至威力升级可能成为常态。有人呼吁各国增强气候合作,加快转型;但也有人认为自然灾害只是周期现象,对气候变化的强调存在过度夸大。
新的意外又浮现。20号台风“博罗依”即将冲击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可能会让国庆假期变得很“不国庆”。如果它加大强度,再与副高暖湿气流结合,暴雨或将席卷海南、广西、广东等地,打乱人们的出行和日常安排。专家提醒:“博罗依”路径和强度的不确定性较大,任何准备都可能需要不断重新调整。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还有新的台风或热带低压蓄势待发,这又让“事情平息”的希望变成了泡影。
从自然规律上可以找到今年台风季不寻常现象的原因,但我们也必须提防:自然规律和气候变化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正悄然改变着自然灾害的行为模式。当人们还在讨论“气候治理要靠谁来牵头”的时候,台风已经频频发出警告⚠️。面对如此高发的自然灾害,究竟该选择更大的行动,还是继续用“安慰剂”麻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