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小米早已放弃了速胜 坚定转型硬核科技公司!小米正坚定地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智能制造和硬核科技公司。雷军在9月25日的年度演讲中分享了这一愿景,强调了小米内部经常通过激烈的讨论来避免决策错误。
雷军的第六次年度演讲主题是《改变》,他讲述了小米在『芯片』研发和造车方面的进展。去年,雷军以《勇气》为主题,讲述了一个英雄主义的造车故事。今年,尽管小米在数字层面刷新了各种纪录,但品牌形象因意外事件受到挑战。例如,小米SU7在安徽发生交通事故,引发对辅助驾驶系统安全性的关注。此外,小米汽车召回了11.7万辆小米SU7,原因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存在安全隐患。
雷军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历程,表示小米希望通过技术成长与蜕变赢得公众信任。小米设定了五年内投入1000亿元的技术投资计划,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再投入2000亿元的研发费用。雷军提到,公众对小米仍有误解和刻板印象,特别是关于高端化的问题。小米17直接对标iPhone 17,引发了热议。雷军表示,小米手机在多个方面已经超越了iPhone 17,希望重新认识小米手机并表达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在造车方面,小米YU7已交付超过4万台,但产能问题仍是困扰。雷军强调,小米正在快速提升生产效率,高标准、高要求是好事,不应自视为汽车行业的新兵。
雷军还谈到小米在高端化进程中的努力,包括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和审美引领。他表示,小米高端化需要时间逐步学习,而小米汽车已进入高端区间,含税均价达到289000元。雷军认为,只要下功夫投入技术研发,就有机会把高端化完全做成。
在组织文化方面,雷军提到小米内部决策文化非常民主,高管们经常激烈争论,这有助于提高决策准确度。雷军还表示,小米鼓励试错,特别是在定制服务方面,虽然面临挑战,但这种共创氛围有助于解决问题。
对于未来,雷军表示小米将长期持续投入,每年争取增长1%的市场份额,目标是在五年内达到20%的份额。小米将向所有同行学习,成为六边形战士,在各个维度不留死角。雷军还提到,小米在供应链自主化方面进行了布局,特别是在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创新上取得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