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上海等地商场悄然出现“父婴室”或父母通用育婴室,为父亲参与育儿提供了便利。这不仅是公共设施的细分升级,也反映了育儿责任正向“父母共担”和“社会分担”的趋势转变。专家指出,建设育儿友好公共场所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协同发力,共建职场父母育儿保障体系。
来自北京的樊先生分享了自己带着1岁儿子在朝阳区一家商场购物的经历。他说,商场新设的“父婴室”宽敞卫生,配备婴儿护理台和温奶器,极大地方便了他带孩子出门。随着双职工家庭增多、育儿观念转变以及“三孩”政策的实施,许多公共场所开始增设“父婴室”或改造后的父母通用新型育婴室,以满足父亲参与育儿的需求。然而,这些新型育婴室在功能定位和覆盖范围上仍存在不足。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发现,该商场4层的育婴室门口悬挂着“共同育儿”和“一间不只属于她的房间”两块标牌,内部设有沙发、洗手池、婴儿床、换尿布台、奶瓶加热器等设施,并区分了育婴空间和哺乳空间。约半小时内,共有7个家庭进入育婴室,其中3个家庭有男士陪伴。一位职场妈妈许女士表示,她期待更多商场增设“父婴室”或新型育婴室,以减轻职场妈妈的育儿压力。
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品牌中心总监刘祎表示,该商场主打“亲子友好”,每层均设有母婴室。今年4月,商场在原有母婴室基础上改造增设了“父婴室”,明确服务于独自带娃的宝爸群体,保护带娃父母双方的隐私。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认为,“父婴室”和新型育婴室的推广是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体现了育儿责任转向“父母共担”与“社会分担”的理念突破。近年来,父亲参与育儿的时间显著增加,劳动者对育儿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郑州某科技园区工作的职场妈妈崔女士表示,希望“父婴室”能带动更多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完善育儿设施,解决职场父母的燃眉之急。
范丽娜副教授分析认为,“父婴室”及新型育婴室的推广支持父亲承担育儿责任,有助于减轻劳动者的育儿压力与后顾之忧。完善的公共场所育儿设施保障了育儿期职场父母平等、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升劳动生产率。
为了更好地适配职场父母需求,王天玉建议,公共空间与办公场所的功能设置应考虑职场父母“劳动者”与“带娃者”的双重身份。可以尝试在公共场所的育儿空间配备远程办公设施,并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子女托管服务。范丽娜则建议,育儿设施建设应更广泛覆盖日常生活空间,构建“15分钟育儿服务圈”,并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开发便民小程序提供智能服务。
近年来,多地出台相关政策并加速推动实践。例如,上海市规范母婴设施建设管理,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设立社区托育点,西安市第二保育院设立“侯爸工作室”。构建育儿友好环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共治,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企业也应承担主体责任,与商业服务设施共建员工育儿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