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关于“职场性侵认定工伤”当事人崔丽丽怒怼网友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留言质疑她为何事发后十多天才报案,并提到她在访谈中承认曾提出2000万元私了的要求。对此,崔丽丽回应称,何时报案是她的权利,无需他人干涉。
崔丽丽的案件经过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网友热议。一些人质疑她为何拖延报案时间,甚至有人劝其丈夫离婚,认为他们是为了钱才一起维权,这对夫妻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实际上,崔丽丽的案件在司法上已有定论,老板王某因强奸罪被判四年有期徒刑。她获赔113万元,其中84万多元属于薪金,但目前仅执行到位2万元。她解释说,晚报案是因为考虑到家庭、名声和职业发展等因素,最终在丈夫的支持下决定报案。至于索赔2000万元的说法,她表示这只是为了戏谑和谴责对方的虚伪行为。
崔丽丽选择公开维权,需要面对舆论的压力。面对质疑,她应保持冷静理性,避免情绪化反应。从传媒学角度看,回应疑问时不怕重复,若采取骂人的方式,可能会导致自己的风评下降,支持者减少,引来更多质疑。
更重要的是,不应将受害者置于有罪推定的位置。女性♀️因性侵公开维权需极大勇气,她的行为本身应被视为正面积极的例子,表达了对犯罪行为的坚决态度。晚报案或索赔数额都是她的权利,法律会给出公正裁决。
有些普通人因案件被推到舆论中心,可能缺乏应对舆论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指责他们的动机。拿着放大镜审视受害人,甚至评价其面相,这实际上是在替施害者开脱,苛求受害者的完美。
至于崔丽丽是否利用此事进行直播带货,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她在维权过程中是否歪曲事实或编造谎言。如果没有,即使她选择直播带货也是她的权利,观众可以选择是否购买。
崔丽丽通过司法途径维权,目的是去污名化,而非招致更多非议。一些人的质疑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判决书中已有明确答案,无须过分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