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冒充企业名义骗货被判刑 精心伪装诈骗多人。在商业交往中,宴请和赠送礼物🎁是常见的社交方式。然而,在上海金山,一位年过六旬的退休男子周某却从中发现了独特的“盈利”机会。他利用请客吃饭的方式,精心伪装自己,进而骗取食物和饮料。周某通过冒充公司高层及其家人朋友,设计虚假交易,诱使企业经营者为其奢华消费和礼品费用买单。
周某策划了一场骗局,让儿子扮演助理,妻子化身为财会人员,而朋友则假冒厂长。他们编织了一系列虚假的交易机会,诱骗企业经营者为他们的吃喝玩乐以及礼品礼金埋单。通过假装寻找供应商与虚假的商业洽谈,周某等人骗取信任,并在娱乐场合后拖延或拒绝履约,最终拉黑受害者。
2025年10月,经营包装业务的创业者金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服装集团负责人的电话。对方表示每年有数百万的羽绒被出口订单,急需寻找本市供应商提供包装木箱和托盘。双方随即约定了面谈商讨合作事宜。在随后的见面中,金先生与周某及其同伴刘某、公司财会、助理等一行人共进晚餐。饭桌上,周某展示了木箱设计图纸和木板样材,刘某等人的旁敲侧击也让金先生对几人身份深信不疑。饭后,金先生主动结账并与周某约定一周后前往其公司签订合同。
然而,在KTV欢聚过后,周某以家中长辈住院、脚骨裂为由拖延签约,并最终将金先生的微信拉黑。金先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后,果断选择报案。警方迅速采取行动,逮捕了4名涉案人员。
经过审讯,四名犯罪嫌疑人坦白了假扮身份、针对企业经营者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原来,“公司负责人”周某实际上是一位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曾因诈骗罪多次被法院判刑。在疫情的影响下,他发现许多企业陷入困境,存在可乘之机,于是联合家人和朋友,以商谈合作为借口,重操旧业。
法院审理后认定,周某及其同伙周某华、王某和刘某多次利用虚构的交易机会来骗取企业经营者的信任。他们还会提供招待宴请、娱乐消费以及礼品礼金等种种好处,以获取业务。截至目前,已有10名被害人向警方报案。经查,周某、周某华和王某三人共同涉及的诈骗金额高达9万余元,而刘某则涉及6.8万余元的诈骗金额。
法院认为,四名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在共同犯罪中,周某扮演了主要角色,被认定为主犯;周某华、王某和刘某则被认定为从犯。法院综合考虑了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后果,做出了一审判决:周某、周某华、王某和刘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至一年二个月不等,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