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房价下跌普通老百姓最吃亏 房地产影响深远。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走向备受关注。最近,一篇题为《房地产是撼动宏观经济的震源》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这篇文章记录了赵燕菁对媒体人采访问题的回答。赵燕菁是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双聘教授,曾任厦门市规划局局长等职,被认为是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权威学者之一。
赵燕菁在文章中提出了几个核心观点:土地财政主要指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权和规划权获得的财政收入;房地产调控应从数量转向质量,减少新增供地,赎回过剩不动产;房价下跌对普通老百姓不利,因为住房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占比较大;建议建立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的“双轨制”;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提高流动性;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方向存在问题,不应将打压房价作为目标。
尽管赵燕菁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引发了争议。数据显示,房地产行业目前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前8个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有所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也大幅下滑。库存高企,去化周期延长,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由正转负,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
房地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贡献了约20%的GDP、40%的财政收入,并涉及多个上下游产业,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然而,中国的房子已经足够多,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此外,过去的“涨价去库存”策略并未有效降低房企杠杆,反而增加了风险。
银行作为房企的最大债主,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房价持续上涨会增加房企负债,而房价暴跌则可能导致断供和坏账,最终影响国家金融稳定。因此,房价继续大涨的可能性较小。解决地方财政缺口的一个可行方案是开征房地产税,这既能减轻实体经济压力,又能提供新的税收来源。
房地产行业的未来需要更加注重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才能迎来真正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