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西天空现神秘光带专家发声。
"快看!天上有一条会动的银河!"9月29日傍晚,北京、天津等地市民的手机镜头同时对准天空——一条螺旋状光带正缓缓舒展,从最初笔直的射线逐渐晕染成发光的漩涡。『社交媒体』瞬间沸腾,有人惊呼"外星信号",有人猜测"极光变异",直到气象部门一锤定音:这是典型的火箭云现象。
事件回顾:市民镜头下的"天外来光"
当晚18时30分左右,天坛公园的游客李先生最早拍下光带初始形态:一道银白色轨迹如利剑刺破暮色。随后半小时内,山西、河北等地网友上传的照片显示,这道"天外来光"开始呈现螺旋扩散特征,边缘逐渐模糊成羽毛状光晕。中国天气网首席分析师胡啸证实,这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日照发射后,尾迹中的冰晶微粒在平流层形成的特殊云系。
这种认知反差极具戏剧性——当普通人用"神力""UFO"描述奇观时,科学家早已通过轨道计算预判了它的出现。9月9日山东火箭发射时,相似的螺旋光带就曾引发华东地区观测热潮,只是当时云层遮挡了北京地区的视野。
解密火箭云:平流层上的"阳光雕刻"
火箭云的本质是飞行器尾气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当火箭穿越50-80公里的平流层时,发动机排放的水汽和尘埃在-60℃的低温中瞬间凝华成冰晶云。这个高度是普通积云的8倍,使得尾迹云如同悬挂在黑色幕布上的发光浮雕。
其壮观视觉效果源于精确的光学巧合。日落时分,地面已进入夜晚,但80公里高空仍处于阳光直射范围。尾迹云中的冰晶像无数面微型镜子,将夕阳反射回地面观察者眼中。北京天文馆专家指出,这种"上明下暗"的对比度,比满月时的月光还要亮200倍。
从线性光带到螺旋云团的形态演变,则揭示了高空风场的存在。火箭飞行轨迹与每秒80米的平流层急流相互作用,就像钢笔在流动的墨水中划出涡旋。网友拍摄的序列照片清晰记录了这一动态过程:前10分钟呈现笔直射线,随后受风切变影响逐渐扭曲。
全球案例库:那些年被误认的"UFO"
类似误会并非首次发生。2025年SpaceX猎鹰9号在加州上空制造的"太空水母云",曾被2000多名民众当作外星飞船报警。国内近年最著名的案例是2025年长征七号在海南发射后,其尾迹云在晨光中呈现出的彩虹色波纹,一度登上东南亚多国热搜。
与极光、流星等自然现象相比,火箭云有三大辨识特征:运动速度缓慢(持续30分钟以上)、形态具有几何规律性(直线或螺旋)、色彩以银白为主。9月29日北京观测到的光带完全符合这些标准,且时间上与山东火箭发射记录吻合。
延伸科普:晚霞与火箭云的"光影双生子"
当晚同样刷屏的还有北京绝美晚霞,两者本质都是阳光与大气的"魔术表演"。晚霞是云层散射红光的结果,如同被照亮的幕布;火箭云则是尾迹直接反射阳光,更像悬浮的发光体。秋季北京更易观测这两种现象,得益于季风转换期的大气高透明度。
想要区分它们,可关注两个细节:火箭云通常伴随航天发射新闻,且形态随时间规律变化;晚霞则呈现均匀的渐变色彩带。中国天气网开发的火箭轨迹预测工具,能帮助爱好者提前锁定观测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