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成为探亲访友和出行游览的好时机。无论是远行还是近郊游玩,在规划路线、准备行装的同时,健康防护同样重要。
近期一些游客因忽视健康细节而遭遇困扰: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后腿部肿痛、野外活动时被小虫叮咬、聚餐后出现肠胃不适等。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可能影响旅途品质和心情。
旅途久坐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甚至形成静脉血栓,诱发肺栓塞。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金毕教授表示,超重、肥胖或抽烟者、长期卧床患者(如脑卒中、瘫痪、骨折手术后等)、孕产妇、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三高”患者、恶性『肿瘤』及化疗患者等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需要特别警惕预防,一旦发现腿部肿胀、疼痛,应及时排查是否患有静脉血栓,并查找发病原因,及时治疗。
金毕教授还示范了“护腿秘诀”,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旅行途中,都可以帮助预防久坐带来的血栓风险:定时活动,每隔1-2小时起身走动,或在座位上做勾脚尖、伸腿、转动脚踝等动作;充分饮水,保证水分摄入,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宽松着装,穿着舒适衣物,避免过紧的裤袜或腰带束缚身体。
秋日郊野草木繁茂,正是蜱虫、恙虫等活动季节。这些小虫可能携带病原体,叮咬后或引发不适,甚至带来严重的感染风险。医生特别提醒,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不可用手直接拔取。正确做法是用酒精涂抹在蜱虫身上,再用干净的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处将其夹出。注意要以稳定、均匀的力度向上拔出,不要扭曲或用力过猛,避免蜱虫头部滞留在体内。如果没有足够的自行处理能力,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处理。蜱虫取出后,要对叮咬部位使用酒精、碘酒等进行消毒。同时,应自我观察、健康监测两周,如果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恙虫病多为急性起病,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野外活动后要留意身上皮肤情况,特别是有基础病的市民,若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求医。
野外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穿着长袖衣裤,扎紧裤脚袖口;外露皮肤涂抹含20%以上避蚊胺的驱蚊剂;户外活动后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腋下、肘窝等皮肤柔软处,如有叮咬及时处理。
假期品尝各地美食是一大乐事,但需注意食品卫生,防范诺如病毒等引发的肠胃问题。建议选择正规餐馆就餐,食物煮熟煮透,特别是海鲜、肉类,避免生食或半生食;饭前便后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
国庆期间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记得带上保暖外套🧥,适时增减衣物。入住酒店虽是临时小家,但也需注意细节,保障休息质量与健康。进入房间后先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用消毒湿巾擦拭门把手、遥控器等常接触物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维持免疫力。
旅途结束回家后,建议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不适,请及时休息,必要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如果出行前已有发热、咳嗽或腹泻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根据个人年龄、健康状况等,谨慎参与涉水、高空、高速、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携老人、儿童出行时,提前准备常用药品(如晕车药、肠胃药),避免前往陡峭山路或人流过密区域。
祝您假期愉快,平安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