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消费的新趋势是购买社保。翁俊权是一名香港人,曾在香港警队工作,朋友们习惯称他为罗宾Sir。2025年左右,他带着家人搬到广东省中山市定居。过去几年,随着港人北上购物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罗宾Sir内地生活点滴”系列视频也受到了香港亲朋好友的关注。
今年,港人北上的“购物车🛒”里增加了申请内地社保的话题。许多博主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分享关于“港人北上买社保、医保”的内容,也有香港网友自述参保经验,表示这是为“回深圳退休”做准备。记者跟进采访了多位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申请社保或医疗保险的香港居民,并向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广东省医疗保障局查询了港澳居民在粤参保情况。
翁俊权在中山申请社保是因为工作需要。1991年,他在香港警队工作约五年后退役,前往厦门大学进修。1993年完成进修后,他回到香港进入房地产行业。2000年,他所在的公司进驻内地市场,他被派驻深圳负责市场开发工作。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政策落地,翁俊权接待了许多考察广州、深圳、中山、珠海楼市的香港客户。同期,他也开始为自己的退休做准备。
与翁俊权相似,这些香港客户大多40至60岁,即将退休或已有退休计划。翁俊权帮助一些香港朋友成为他在内地带“香港考察团”的第一批客户。大约2019年,他在香港和内地注册公司,专注于为香港人到内地置业提供中介服务。2025年左右,他和家人搬到中山定居,两个孩子也在当地读书。因为创办公司,他和妻子以公司职员身份购买了中山市的社保,每人每月支付约1500元。
中山的生活环境让他感到非常满意。房价相对较低,生活成本降低,而且随着山姆等商场开业,日常生活和购物环境不逊于香港。中山本地居民多讲粤语,生活环境与香港相似。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往返香港与内地更加便捷。这些因素同样吸引着他的香港客户。截至目前,他已服务上百位移居中山退休的香港人,其中不少也申请了当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
中山市人社局表示,港澳居民在中山参保数量上升,主要是在中山居住、工作和开办企业的港澳人员。记者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注意到,“港人北上买社保退休计划”涉及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广东省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共33.28万人次,较“湾区社保通”上线前增长118.93%。
翁俊权对内地医保评价最高。他认为香港医疗服务资源紧张,轮候时间长,而内地医保高效且便宜。他分享自己在中山治疗眼干疑似白内障的经历,上午预约挂号,下午就医,总费用88元,自费48元,报销40元。如果港澳台人士在当地工作,公司会直接帮其申请社保;如果只是在当地居住而未就业,可以申请当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孙宏睿和叶兴华分别在广州和佛山创业多年,因工作需要申请了当地社保,医保给他们带来了最直接的便利。胡先生是一名年轻的香港中医,2023年起以灵活就业形式在深圳只申请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他对深圳的就医效率和费用感到满意,认为深圳医保适合慢病人群和中低收入人群。广东省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在广东省参加居民医保的港澳人员超过21万人。
中山市人社局表示,目前港澳居民在内地参保主要根据2025年实施的《暂行办法》,港澳居民与中山本地居民同参保、同缴费、同待遇。相关政策也为未来衔接安排留出空间,持续改善经办服务。中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积极开展“湾区社保通”工程,通过委托办理方式解决香港居民“跨境办”社保业务之困。除了医保,内地的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年限就可以终身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