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日0时,美国联邦政府时隔近七年再度“停摆”。数十万联邦雇员将被迫无薪休假,部分公共服务或暂停、延迟,经济数据发布将受到影响。9月30日晚,美国国会参议院未能通过一项临时拨款法案,导致联邦政府于当天午夜开始“停摆”,这是特朗普任期内的第二次“停摆”。
政府“停摆”是指因国会未通过预算法案或持续性决议案,导致联邦政府停止非必要服务的情况。联邦政府通常会暂时关闭非核心部门。上次“停拌”发生在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历时35天,导致美国经济损失约110亿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运转资金本应来自年度预算拨款。国会两党通常应在10月1日新财年开始前通过新的年度拨款法案。但由于近年来两党争斗激烈,往往无法及时达成一致,国会便试图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来暂时维持联邦政府运转。今年3月1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一项短期拨款法案,为联邦政府提供资金至9月30日,避免了当时的政府“停摆”危机。然而,9月29日晚间,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国会两党领袖讨论临时拨款法案,但会后双方的表态表明民主与共和两党并未谈拢。
历史上,美国联邦政府已多次陷入“停摆”窘境。自1977年以来,美国政府已20多次陷入“停摆”。其中,奥巴马政府期间,一些保守派共和党议员阻挠奥巴马医改法案实施,导致政府“停摆”16天。克林顿执政时期,联邦政府两度“停摆”,约28.4万名政府职员被强制休假。老布什执政期间,美国联邦政府部分机构也曾于1990年10月停止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