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天力量》杂志报道,美国空军正研究开发一款配备数十枚导弹的大型飞翼式隐身飞机,作为未来空中优势的一部分。该飞机可能基于正在试飞的诺斯罗普·格鲁曼B-21轰炸机,但这一概念仍处于早期阶段。由于诺格在B-21上的产能有限,其他承包商也可能参与该项目。
该概念将利用F-22、F-35和F-47等有人战斗机及潜在的无人协作战机来探测和标定空中目标,然后由某种“超隐形大型导弹射手”发射导弹,解决这些战斗机载弹量偏低、持续作战能力较差的问题。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这架“武库机”是否是有人驾驶,但考虑到B-21项目从最初就规划了有人和无人可选配置,以及配套的无人协同作战轰炸机,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的空对空作战飞机。
一位美国空军高级官员表示,尽管还未公开所有想法,但除了用CCA遮天蔽日外,还有其他方法实现规模上的“可负担得起”。这种导弹武库机的概念正在讨论中,特别是在台海战场抵消中国数量优势方面。美国认为,在这种战场上,中国因距离优势可以部署大量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机,而美军战机则处于作战半径极限,射击机会有限。此外,中国还可能部署大量老旧飞机改装的无人机群,消耗美军空空导弹库存。
早在B-21于2023年底首飞前后,诺格就宣称该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升空的第六代飞机”,并讨论将其作为某种“空中优势”平台的可能性。例如,去年底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表示,B-21可以在NGAD项目中发挥更大作用。“战区”网站也分析称,B-21能够携带超大型远程导弹或大量较小的空空导弹执行制空任务。
过去为轰炸机配备大量空对空导弹的想法包括2004年的B-1R方案,该方案计划为B-1B更换F-22同款发动机,并加装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以增加携带AIM-120的能力。兰德公司曾在2011年建议为B-1B配备至少20枚“爱国者”或“标准”SM-2导弹。然而,当时B-21项目主要受到隐身轰炸机机队规模急需扩大的压力影响,未将空对空能力列入初始研发需求。
尽管如此,在设定为“美军与中国在2035年发生战斗”的演习中,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要求加入一架具备空对空能力的B-21,用于自卫。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对此构想持反对意见,担心轰炸机部队数量下降。
美国空军还考虑使用B-21以外的其他机型执行类似空对空任务,如简化传感器和通信系统,采用无人驾驶型号以降低成本和生产难度。另一种选择是利用B-21的技术成果开发全新的低成本隐形飞翼武库机。
马克·冈辛格提出,B-21可以选择混合装载武器的方案,携带一些空对空武器,起到威慑效果。他还指出,先进中距雷达空空导弹库存不足是更现实的问题。今年7月,美国空军向雷神采购了大量AIM-120空空导弹,价值高达35亿美元💵。
除此之外,DARPA开发了一种名为“长射”的小型一次性飞机,作为“空空导弹增程器”。尽管这个想法可能非常划算,但仍需通过独特优点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