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习习,寒露已至。10月1日是国庆节,大家迎来了8天的小长假,很多人对此感到兴奋。今年国庆与中秋重合,假期更长,大家可以尽情安排活动。不过,随着秋分过去大半,天气逐渐变冷,外出时要注意保暖。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深秋的到来。此时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明显,中午稍有暖意,最高气温仅约20度。南方地区气温也有所下降,最低温度降至15度左右,最高温度维持在25度左右,这正是寒意渐浓的时候。
《逸周书》记载了寒露时节的气候特点:“鸿雁不来,小民不服。雀不入大水,失时之极。较重无黄华,土不稼墙。”古人将这些特点总结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这意味着鸿雁南飞,雀鸟消失,菊花盛开,这些都是寒露时节的自然特征。
“早寒露冷飕飕,晚寒露暖悠悠”这句农谚表明,如果寒露来得早,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如果来得晚,则冬天可能相对温暖。寒露是一年中第一个带有“寒”字的节气,预示着天气即将变冷。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寒露出现的时间和当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冬天的寒冷程度。寒露的早晚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当天时间的早晚,二是指农历月份的早晚。通常,农历八月出现的寒露被视为早寒露,而九月出现的则是晚寒露。
早寒露意味着天气提前变冷,冬季寒冷会提前到来,预示着一个冷冬;相反,晚寒露则预示着冬天相对温暖,真正的寒冷会在早春到来。虽然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或预测。
今年寒露节气出现在公历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早上8时40分57秒。无论是从当天时间还是月份来看,今年都属于早寒露。因此,接下来的日子里天气会较早变冷,整个冬天也会比较寒冷,大家需要提前准备好御寒衣物。
随着国庆节的到来,寒露节气也即将到来。希望大家在外出游玩的同时,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及时掌握天气信息,避免遇到极端天气。这样可以确保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