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钦在打完混双决赛后直接瘫坐在地上,几乎说不出话来。这已经是他在72小时内的第8场比赛了。男单、男双、混双三项全胜,尤其混双那场三局都是11比9,险象环生。即便如此,他的表现依然稳定,几乎没有失误。这种成绩不是靠运气,而是硬扛下来的。
一年多前,在巴黎奥运会上,他曾在男单32强赛中爆冷输给瑞典选手莫雷加德,那时网上骂声一片,指责他心理素质差,甚至有人喊他退役。他后来坦言,那段时间连微博评论都不敢看。从低谷到巅峰,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和教练团队最清楚。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5年5月的多哈世乒赛,他又遇到了莫雷加德。第一局以5比11失利,看似又要重蹈覆辙,但他这次却咬牙坚持,连扳四局,最终以4比1成功复仇。赛后,教练王皓称赞他“手上活儿和心里劲儿一块儿上来了”。
现在的王楚钦确实不一样了。以前大家总说他靠天赋打球,手感好但容易急躁。现在接发球环节进步显著,摆短、挑打成功率提高,能够掌控比赛节奏。关键分处理也更加冷静,比如对德国选手杜达的决胜局,10比9落后时敢发“搏命长球”,通过旋转和落点变化迫使对手被动预判。这种冷静和算计在他身上变得常见。
细节方面,他的手腕控制精准,能在接发球时制造0.2秒的节奏差,将原本威胁不大的摆短变成进攻机会。据说他反手拧拉的质量能达到82.3分,组合技“反手拧拉+侧身爆冲”一场比赛能用上17次。此外,他在比赛中运用“两分钟擦汗战术”等心理层面的小技巧,有效打乱对手的节奏。
这种蜕变离不开教练王皓的指导。作为退役的世界冠军,王皓不仅关注金牌🥇,更重视过程,训练安排和情绪调整都是一步步琢磨出来的。国乒也在尝试新路子,让核心球员同时参加三个项目,WTT的赛制正好支持这种想法。像日本的张本智和,同期可能只专注单打,体力虽好,但无法像王楚钦这样在三线作战中扛下来。
巴黎奥运会后的一个插曲也很关键。混双夺冠后,他的主战球拍被摄影师不小心踩断了。第二天打男单时,他只能用备用拍上场。赛后记者问是否有影响,他直言“换球拍不是输球的理由”,责任全在自己。这种担当赢得了不少好感。
到了今年多哈世乒赛,他彻底爆发。七场比赛全胜,仅丢4小局,决赛4比1击败巴西选手雨果,成为中国男乒历史上第一个左手持拍的世乒赛单打冠军。那次比赛,他在首局7比10落后的绝境下连追5分逆转,还使用鹰眼挑战发球合规性,心态稳得可怕。
更厉害的是,从2025年初到7月,他把当时世界排名前十的男单高手赢了个遍,完成了“通杀”的壮举。包括多哈世乒赛连克莫雷加德、林昀儒和雨果夺冠,WTT美国大满贯横扫张本智和、达科和F·勒布伦,乒超联赛又击败向鹏。那段时间,他外战胜率100%,内战9场全胜,男单、男双、混双三项世界排名都第一,成为“三线霸权”的第一人。
然而,赛后采访中,他反而显得比过去松弛。他说现在只看下一球,不再死盯着比分,不像以前那样想赢又怕输,整个人绷得很紧。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或许比技术提升更为宝贵。毕竟,下一个挑战永远都在,他仍需在大赛中一次次攻克张本智和、莫雷加德、林昀儒这些最强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