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成为各地“顶流”。他凭借真诚、幽默与性价比高的服务从小摊主一跃成为当地文旅代言人。许多网友不远千里只为品尝他家的鸡排或听一句他的“幽默金句”。
然而,在巨大的人流量下,“鸡排哥”也感到疲惫不堪。据媒体报道,国庆假期中,忙碌了一天的“鸡排哥”收摊准备回家时,被多位顾客要求合影,甚至一度被挤到墙角。他自己表示:“人都快要窒息了。”
看到这样的报道并不令人意外。当一个普通人突然受到大量关注时,身体和心理都很难不透支。“鸡排哥”不是永不停歇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人,面对无尽的顾客队伍,他的热情不可能被无限索取。
最近关于“鸡排哥”的舆论风向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有人质疑他卖鸡排不说话就没有情绪价值,还有人怀疑他用的大豆油是否有食品安全隐患。甚至有人冒充他的已故亲人来赚取流量。这些负面信息不仅让他身体疲累,更让他在精神上难以应对。
这种情况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山东的“拉面哥”因坚持卖3元一碗的拉面而走红,但随后遭到网友深扒和质疑;武汉的“糖水爷爷”因多年坚持一杯糖水只卖2元钱而被誉为“良心爷爷”,但也面临操作不卫生等质疑。这些故事的发展逻辑与“鸡排哥”的经历如出一辙。
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的纯粹与本真。过度消费和恶意揣测会摧毁这种美好。如果真的关心“鸡排哥”,就请不要给他添堵。比如,减少那些冒昧的热情和拉拽,让“鸡排哥”不再不知所措。同时,避免那种想当然的关心和同情,相信他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能力权衡利弊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为了避免“鸡排哥”陷入舆论困境,除了呼吁网友的道德自觉,还需要当地采取切实行动。例如,加强网络监管,及时处置不实信息和网络暴力;在其摊位周边合理设置秩序维护力量,避免过度围观影响正常经营;必要时提供法律支持,维护其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在借助其影响力推广旅游的同时,应把握好尺度,避免过度消费,为他创造一个能够从容生活的空间。
我们感动于“鸡排哥”的真诚,但也要接受其中的瑕疵和不完美。守护“鸡排哥”,就是守护社会中的那份质朴善意与美好。希望这一次,他的故事不会以令人失望的结局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