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广播电视台报道,10月4日,伊朗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表示,频繁的GPS信号干扰给伊朗带来了巨大挑战。为减少对外国服务商的依赖,伊朗必须打造自主的国家级卫星导航网络。
亚兹达尼安透露,伊朗正在讨论从美国GPS转向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他认为中国导航系统的安全性更好,并已与中国方面进行磋商,希望使用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一提议可能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实现。最终解决方案是自主设计、建造和发射伊朗自己的导航卫星,预计在三至五年内完成。
亚兹达尼安强调了设计和发射自主卫星系统的必要性,认为这是解决定位干扰、提高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性的长期解决方案。他还指出,过去几年伊朗没有认真采取措施研制国产导航卫星,而是继续使用时常出现故障的外国卫星。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开始考虑自主研发导航卫星,其中中国早已走在前列。
据报道,在今年6月为期12天的伊以冲突期间,伊朗及其相关水域多次出现GPS信号中断的情况,暴露出伊朗依赖美国控制的基础设施的弱点。因此,伊朗正在制定一项定位服务迁移计划,探索采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伊朗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证实,伊朗正寻求GPS的替代选择,如中国的北斗系统。政府正在制定计划,逐步将交通导航、农业监测、物联网等关键领域的定位系统从GPS迁移至北斗系统。奇特萨兹表示,北斗系统不仅架构先进、定位精度高,尤其在亚洲地区具备显著的覆盖优势,而且其控制权由中国自主掌握。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这一决定不仅是技术性选择,还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西方技术基础设施依赖的担忧,表明盲目依赖美国控制的基础设施的时代正在终结。此举或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技术影响力。一些海湾地区国家既与美国关系密切,同时也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例如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一直在采购中国军事装备,并欢迎中国的人工智能和5G等高科技产业。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恩里科·法德拉补充说,中美技术在中东地区的竞争日益激烈。今天的中东似乎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技术“战场”,通过卫星、网络等方式展开竞争。北斗相关服务及产品目前已出口到140余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