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团圆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中秋之夜,月光洒满长春新民大街,一场跨越千年的诗词之约精彩上演。吉林文旅倾力打造的文化IP“诗词三万里”品牌自创立以来便以诗词为魂、吟诵为韵,在中秋节当晚为大众带来文化盛宴。今年活动选址在承载城市记忆的新民大街,将千年诗词与百年街景相融,让历史文脉与传统佳节碰撞出独特火花❇️。这是对非遗吟诵技艺的活态传承,也是吉林文旅推动“传统文化+节庆+地域特色”融合的实践。未来还将继续深挖文化内涵,让更多人通过诗词与吟诵,读懂传统节日的文化深意。
一级演员刘家祯、康庄、刘晓翠、曹冬等多位艺术家携手省内朗诵艺术家红雨、刘大航、焦大鹏、李光烈、王德辉、张若雯、魏思宇齐聚一堂,与现场观众共赴一场“月与诗”的文化盛宴,在朗朗吟诵声中传承中华文脉。
吟诵是中国古代文人学习、欣赏、展演诗文的方法和艺术形式。它将汉语言和古诗词的声调、音韵、节奏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千诗千面,美不胜收。今天,吟诵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的精神文化瑰宝。这场演出不仅能让大家感受中秋的浪漫,更让非遗文化在声韵中鲜活起来,让家国情怀在共鸣中深深扎根。
本场咏诵会分为“月是故乡明”和“天涯共此时”两个篇章。演出启幕,《诗经·小雅·鹿鸣》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传入耳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深情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雅致交织,仿佛将千里之外的明月与故乡的温情都带到了现场。
名家们轮番登场,或激昂、或温婉、或深情,将诗人笔下的月色与心境一一诉说。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既有豪迈之气,又不失柔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境淋漓尽致,缓缓浸润人心。曹丕的《燕歌行》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与中秋的氛围完美契合。“古诗词联诵”环节,《月下独酌》《关山月》《嫦娥》轮番呈现。陆游的《钗头凤》展示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更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中秋的美好氛围相融,尽显传统文化的雅致。
此外,诗词三万里这个演出品牌在今年出品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演出当天17:30分,这些文创产品也将进行展示,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光顾现场,感受这套用“诗词”表达“反卷”的文创产品的新意。“祖传反卷,有诗则灵”是“诗三文创”的主题。原诗有个性,文案有脾气,相信一定会引起很多职场人士的共鸣,每一件都是收藏佳品。
今年中秋,我们不仅追溯历史习俗“赏月、吃月饼、庆团圆”,更从文化价值与传承价值保护这一承载民族情感与文化根脉的重要文化符号。10月6日晚,无需远行,不必久候,来新民大街,与明月为伴,与诗词相拥,沉浸感受非遗魅力,在朗朗声韵里,解锁中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