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黄金价格在2025年10月6日突破了3900美元💵/盎司的关键关口,并进一步触及3920美元💵/盎司,刷新历史最高纪录。金价从首次突破3800美元💵到站上3900美元💵,中间仅相隔不到10天,上涨速度令人惊叹。
金价飙升再次成为全球财经头条,背后反映了市场对经济不确定性的集体焦虑。半年多前曾提到黄金涨势迅猛,如今金价再创新高,不禁让人思考:黄金是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黄金市场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近期全球因素推动了黄金价格上涨,包括俄乌战争、美国政府的动荡以及私营部门就业数据疲软等。美联储降息预期也为金价提供了强劲支撑。投资需求激增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黄金信托基金的持仓量增至1018.89吨,为2022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面对金价持续飙升,投资者需保持警惕。价格波动风险是首要考虑因素,没有任何资产只涨不跌,黄金也不例外。尽管黄金投机性持仓仍未达极端水平,但超买信号提示投资者需谨慎。若金价跌破关键支撑位,可能引发获利了结压力。交易风险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杠杆交易可能放大亏损,实物交易存在溢价与折价风险。情绪风险同样需要警惕,短期投机易使价格脱离基本面,需警惕市场情绪反转。
在金价屡创新高的背景下,银行推出的积存金产品成为投资者参与黄金市场的理想工具。许多银行和金融科技平台都在推出这类理财产品。例如工商银行的积存金产品,通过每月扣款购买黄金,实现“零存整取”。这类产品具有投资门槛低、平摊成本和灵活性高等优势,适合工薪一族和年轻夫妇等个人投资者。
然而,银行营销时需格外冷静。首要原则是避免预测金价走势,不得向客户保证黄金会继续上涨。话术规范至关重要,营销材料和话术中不得出现承诺性表述,而应强调黄金的长期保值功能和分散资产配置的作用。风险提示必须醒目充分,无论是手机银行页面还是柜面协议,都需要明确提示黄金价格波动风险。
多家银行已悄然调整积存金产品的风险等级。例如建行将其“易存金”风险等级调整为“中风险”,工行、中行、交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上调积存金产品的起购点。
聪明的银行不会仅仅把黄金当作单一产品推销,而是将其作为整体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建议客户理解黄金在资产组合中的保值和对冲作用,通常按照比例配置。在市场高点时期,银行更加强调定期定额的优势,鼓励客户通过长期投资平滑风险。将黄金与养老规划、子女教育等长期目标结合,淡化短期投机色彩。
面对金价高点,一些银行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布局黄金业务的长期发展。除了传统的积存金和金条,部分银行正在探索与黄金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需求。银行需要构建跨越周期的服务能力,在金价上涨时提供购买建议,在金价调整时及时提示机会,真正陪伴客户成长。例如工商银行建议切忌在金价低谷停止黄金积存,以降低投资的整体成本。
金价高涨创造了难得的市场热点,但银行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构建不受金价波动影响的可持续黄金业务模式。热点会过去,但客户信任是永恒的。银行追求的不应是在市场热度下卖了多少钱,而是五年、十年后,客户仍然认为是他们黄金投资的首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