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下午,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揭晓,64岁的高市早苗以185票对156票的微弱优势击败小泉进次郎,成为自民党首位女总裁。 她只需通过10月15日的国会首相指名选举,即可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 这一结果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台 湾 地 区 领 导 人赖 清 德在结果公布后立即于『社交平台』发文祝贺,称“期待深化合作”;国民党则保持沉默,态度暧昧;中国大陆外交部当天回应,敦促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强调台湾问题红线不可逾越。 一场选举折射出东亚政治格局的微妙平衡。
高市早苗的胜选源于自民党内部保守势力的整合。 选举经历两轮投票,首轮五人竞争无人过半,高市以183票领先小泉进次郎的164票进入决胜轮。第二轮中,她凭借地方党员票优势和党内派系转向逆转局势,尤其是麻生派在关键时刻的支持成为关键。 高市早年受安倍晋三栽培,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将自卫队改为国防军,否认侵华历史,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其右翼立场与女性♀️身份形成反差,她反对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应回归家庭,这一观点在日本保守群体中意外获得共鸣。
赖 清 德的贺电暴露了民进党当局对日拉拢的急切心态。 贺电中,他称高市早苗为“重要伙伴”,提及“台共享民主价值”,并引用高市此前窜台时鼓吹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论调。 这种高调互动意在借日本政治变动拓展国际空间,但韩国媒体披露,高市今年4月访台时曾承诺支持民进党当局的“谋独”行动,甚至讨论军事合作可能性。 赖 清 德的热情与岛内舆论形成对比,台湾网友批评其“一厢情愿”,担心过度亲日将加剧台海紧张。
国民党对高市当选的沉默折射其两岸政策的困境。 该党未公开发声,但党内立委洪孟楷等人9月曾赴日本国会手持日本国旗,事后辩称“行程巧合”。 这种矛盾行为源于其夹在“拒统”与“反独”之间的定位:一方面试图维系两岸沟通,另一方面又避免被贴上“亲中”标签。 国民党前副主席郝龙斌近期称,其父郝柏村曾多次拒绝大陆阅兵邀请,并劝阻台军人员参与,凸显该党对历史叙事的纠结。 党内人士透露,深蓝派系主张巩固“九二共识”,但年轻党员担忧失去中间选民支持。
大陆的回应直指问题核心。 外交部发言人10月4日强调,中日关系应基于“互不干涉内政”原则,要求日方慎重处理台湾问题,并提醒“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这一警告⚠️针对高市早苗过往言论,她曾称支持台湾增强“自卫能力”,甚至暗示日台可共享军事情报。 大陆学者分析,高市若在首相任内参拜靖国神社或推动对台军事合作,将触发中方强烈反制。 近期解放军东部战区已加强台海巡航,山东舰航母编队也在太平洋演练,形成实质威慑。
高市早苗的政策倾向埋有多重矛盾。 她主张“日本优先”,计划扩大防卫预算并强化日美同盟,但日本经济对华依赖深厚,中国连续多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其推动的“经济安保”政策要求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但丰田、索尼等企业公开反对脱钩。此外,自民党与公明党的执政联盟因议会席位不足需依赖在野党合作,公明党已表态反对高市的极端右翼路线,若她强推修宪可能导致联盟破裂。
赖 清 德的操作与台湾社会民意出现温差。 台湾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民调显示,62%民众担忧激进的“亲日抗中”策略会引发大陆经济制裁,影响『半导体』和农产品出口。 而国民党虽批评民进党冒险,却未提出有效替代方案,其支持度在青年群体中已跌至18%。 岛内舆论注意到,美国对赖 清 德的贺电未置评,仅重申“一中政策”,与6月特朗普警告⚠️“勿被台 独拖入冲突”的态度一致。 这种冷处理暗示美方不愿在亚太局势敏感时期过度刺激中方。
事件揭示东亚权力平衡的脆弱性。 高市早苗当选后,韩国外交部表态“期待日方坚持和平宪法”,暗含对日本军事化的警惕;菲律宾则趁机呼吁美日加强南海巡逻。 各方反应显示,区域国家正根据日本新领导层倾向调整战略。 而台海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大陆、日本、台湾及美国的多方博弈已从幕后走向台前。 10月15日的日本首相指名选举结果,将决定下一阶段博弈的初始棋局。